>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海绵城市”:遂宁模式 助力四川绿色发展提速
发布时间:2021-03-26  浏览次数:108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源头减排、蓄排结合、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推动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吐纳”,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才能把良好生态环境打造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实现美丽宜居、幸福栖居。

迈向全面小康进程中,四川各地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奔小康路上越走底气越足。在《人民日报》头版新闻《四川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发展 动能更足(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经济日报》专题报道《四川遂宁坚持低影响开发,采用小规模、分散化模式——建设会“呼吸”的城市》等,均已以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为例,点赞了四川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川遂宁,因水而生。2006年,遂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其确定为引领全市的发展战略。泛华集团积极参与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重新审视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编制的《明月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了审批并落地实施,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助力遂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此外,泛华还编制绵阳、西昌等多个地方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及成都活水公园海绵型改造设计,为四川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智囊。

遂宁市地处川渝结合部,绿意盎然,生态良好。涪江水穿城而过,在遂宁市城区形成了14.8平方公里的观音湖湖面。水在城中,城在水里。300米见绿,500米见水,绿色遂宁,是亲水的好地方,是宜居的好去处。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遂宁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湖泊水系到公园绿地、从城市主干路到街头巷尾、从公建区到社区,每一个角落都因为海绵城市建设而发生变化。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海绵城市的提出为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换句话说,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泛华在水环境业务领域深耕多年,近年来加大了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优势;以科研带动技术集成,通过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水系统专项规划等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区域经济价值。泛华提出,海绵城市应含四层结构,第一个大海绵体,是从流域、城乡统筹、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入手,来实现海绵体系的构建;第二个中海绵体,是城市区体系的构建来带动城市的建设;第三个小海绵体,是片区的海绵体;第四微海绵体,是地块、单体建筑产业体构建,把这四层结构水系构建起来的海绵城市就是泛华提出的3.0海绵体系构建。以海绵城市治污蓄水、构建良性的生态运行体系,“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打造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调蓄、净化,营造出与自然相容的生态景观;以城市公园、林荫绿带等场所,创造更优质宜居的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以持久的耐心、科学的精神、系统的办法久久为功。持续将海绵城市建设推向深入,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