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点线面体”的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浅析
发布时间:2022-04-21  浏览次数:914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数字化转型是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的的高层次转型。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能力就是数字化生存和发展能力,就是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深化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建立、提升、整合、重构组织的内外部能力,也是赋能业务加速创新转型,构建竞争合作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形成新动能,不断创造新价值,实现新发展的能力。总的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以价值创新为目的,以数字为驱动,以数字化企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以“点线面体”四个维度,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点”即企业的数字化。应自上而下推动转型,从基于数字化的认知与思维革命,提出数字化愿景与目标,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方案,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流程和步骤,强化全员数字化思维和素养,提升整体“数商”,推动基于数字化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人才机制等全方面、多层次的革新。

“线”即产业的数字化。以企业为“链主”,围绕单品,找准产业链关节环节,从新材料、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物流、品牌推广、交易结算等各类经营主体,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企业所在的产业或产业园进行品牌化、产业IP化建设,并建设视商产业创新中心、数字电商体验中心、异地消费体验基地等一系列数字新零售平台,形成“注意力经济和流量经济”,并把流量转化为生产力,以需求侧带动供给侧改革,借助C端流量、市场需求反向配置生产资源,以消费互联网拉动产业互联网,通过C2M模式倒逼产业端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再造新型产业组织方式。

“面”则具有平台属性。积极应用数字技术,与区域经济结合,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围绕地方特色或主导,推动产业数字转型,并形成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和结算经济,助力地方新旧动能转换。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以创新型新基建为支撑,导入创意设计、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工厂等新产业要素,形成以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平台。以基于平台的大中小、产业上中下游的协同协作,集聚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科技资源等生态资源,通过产业育城汇、数字生态联盟共同体等聚合能力,全面提升数字产业和实体产业经济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行业实践积累等领域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打造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体”是与区域经济结合的产业育城中心。围绕地方特色或主导,推动产业数字转型,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产业育城中心”,形成虚拟产业园与实体产业园融合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港产城人”,成为全要素智慧生态产业示范区。线上以产业育城平台作为数字生态、产业生态、社会生态等多维度的创新空间载体,打造成为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创新场、转化场、活力场。线下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产业育城中心,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数字技术集成应用,打造未来城市会客厅、创意设计工场、产教融合基地、科创工场、城市品牌赋能中心,促进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通过五大圈层的赋能体系,重塑地方产业生态。通过“产业育城中心”赋能,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建立供需高效反馈机制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上,推动全产业、全主体、全要素数字化升级,构建协同一致、高效联动、健康有序的产业数字化生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大规模推广阶段,以“点线面体”的创新思维,以能碳运营为引领、数字经济为驱动、产业育城为动能,全要素智慧生态产业示范区为载体,通过示范创新引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升级,将推动管理模式和理念创新,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推动构建产业数字化生态,推动城市由资源驱动型向战略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发展,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事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