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四川西昌:贯彻海绵城市理念 打造生态宜居示范
发布时间:2022-06-08  浏览次数:1967

近日,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基础性和竞争性评审,凉山州西昌市、成都市崇州市成为入围2022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的县级城市。截至目前,西昌市已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8.1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35%,是我四川省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最大县级城市。

西昌市自2016年被列入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始终把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海绵城市管理办公室,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机制,并聘请泛华集团作为海绵城市专业服务机构,对西昌海绵城市系统规划、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施工审查、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提供全过程专业管控与技术指导服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经验,取得了系列显著成效。 




泛华集团四川分公司市政规划院院长夏林军表示,泛华很荣幸能成为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专业服务机构,近年来通过全过程管理,助力西昌全面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城市。

 


泛华四川分公司市政规划院就西昌海绵城市建设接受媒体采访

现在,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内涝点已基本消除,城市内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邛海及安宁河国考监测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长期保持Ⅱ类水质,城市局部区域湿度实现一定上升,一定程度缓解了西昌干热气候,初步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的试点建设目标。在四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3个年度考评中,西昌两次位列四川省县级市第一名。

(一)海绵路网:“润”城细无声 雨水“听指挥”

自2016年西昌被列入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始终把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实,围绕“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等目标任务,以新型路面、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走在西昌街头巷尾,处处都有“海绵”的身影,透水路面就是其中之一。透水路面铺设的材料名叫透水砼,是由碎石、水泥、颜料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其内部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重量轻等特点,能实现对雨水的“渗、蓄、滞、净”,降低雨水径流系数,减少城市内涝。

道路不积水,化身“大海绵”,变化的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为优化人居环境作出的不懈努力。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

(二)城市绿“肺”成为新地标 西昌全力打造“绿色幸福城”

以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西昌通过巧妙布局城市绿网,让城市提“颜值”增“气质”,一个个“绿肺”公园成为城市生态地标。生态秀美的绿色廊道、花木葱郁的园林空间。城绿水清,鱼翔浅底,漫步见绿,移步有景。人在城中走,绿在景中游。让市民分享这样的绿色福利,如今在西昌城区已梦想成真。

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海绵绿地公园建设以“公园+”“绿道+”为统领,以绿化为民、绿化惠民为根本宗旨,坚持绿地总量增加和现有绿地充分利用改造并举。现在正值初夏,绿色山水、绿色廊道、绿色园林已成为西昌城市环境中最鲜明的生态“底色”。走进万科十七度绿地公园,满园的绿色迎面而来,蜿蜒步道围绕着景观水体,舒缓起伏的绿地尽收眼底。行走在公园之中,头顶树影婆娑,眼前波光粼粼,路边花木交错,让人仿佛置身山水田园。

2017年西昌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为实现西昌市的海绵化建设,要求所有绿地公园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理念,并建设实施,截至目前,修建海绵城市绿地公园16个。5年时间内,西昌已建设完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邛海湿地公园、月亮湖湿地公园、星月湖公园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公园;今年启动修建航美南路街头公园、宁远书城街头公园、汉阙广场景观提升项目等多处典型街头“口袋公园”,努力使城区成为人与生态亲密接触的绿色空间,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当下,西昌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见“缝”插绿、添彩景观、配套运动设施等,加快建成一批精品“口袋公园”和绿化景观工程,打造“家门口”生态休闲圈,一批游园“城市绿肺”形成生态氧吧,城市生态和百姓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群众乐享绿色生态带来的惬意美好生活。

(三)建设海绵小区 让城市会“呼吸”

2014年,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其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7年,西昌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在项目建设中推广“海绵城市”技术体系,打造会“呼吸”的社区。

位于城东的邛海一号小区就是按照“海绵小区”建设要求进行打造。走进小区,绿植成片、居民楼外侧用鹅卵石铺就了一条条明沟,景观水体设置在小区中央,一条由透水砖铺设的步道呈现眼前。下沉式公共绿地,设置了多条下水槽,利用开放的空间引导和贮存雨水。在雨天确保雨水快速下渗,并引导径流流向,减少外排,以达到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效果。

海绵小区采用渗透路面、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措施,显著降低小区的雨水外排量;同时有效削减径流污染物排放量,为缓解小区内涝、改善水质提供有力支撑。小区内建设功能性与景观性结合的绿色海绵设施,可以改善小区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打造海绵小区就是让小区能像“海绵”一般,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小区地面可以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截至目前西昌已建成邦泰花园城、乐荟城等海绵小区74个,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四)构建海绵生态水系 打造生态宜居西昌

近年来西昌在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系统解决涉水新老问题,构建了山水林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大格局,在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如今,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吐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据了解,为做好邛海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工程,西昌先后投资约50亿元,通过退塘还湖、退田还湖等方式,为邛海打造了一条“净化带”。如今,28.5平方公里天然调蓄池邛海,和约13.7平方公里的环湖湿地,已经构成了约42平方公里的高效“海绵体”,为西昌的发展筑牢了“生态屏障”和“净化带”。

城内东河、西河、海河三条河流穿城而过,结合生态文明和海绵城市建设,西昌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投入资金4.5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加快推进东、西、海“三河六岸”生态治理工程建设 ,全面打通东西海三河六岸交通,改善河道水景观,呈现生态之美,构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海绵城市”融城理念的发展,切实让西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截至目前,西昌已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管控项目405个,竣工9大类64个,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达到80亿元,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8.1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35%,是四川省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最大县级城市。下一步,西昌市将始终坚持把开展全域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未来工程、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以全域推进海绵城市为牵引着力建设自然、宁静、和谐西昌,让西昌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泛华集团也将继续为西昌海绵城市建设献计献策,助力西昌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走出一条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的新征程!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