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泛华观点 | 疫情之下,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0-02-26  浏览次数:1527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宅经济”在2020年春节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农产品行业进入“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以生鲜类商品主打的线上买菜购物平台订单量暴增,供不应求,而由于大型农产交易中心的封闭及农贸菜市的停业,使得农产品长期依赖的线下交易几乎停转,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滞销,农户损失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来说,除了对疫情传染本身的担忧外,更应聚焦疫情对农业经济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倒逼农产品行业改革。无论是政策,还是消费者的观念、行为,都将成为产业变革的推手。

    一、借线上流量,变革产业生态

    疫情之下,上亿人群无法出行,催生了“宅经济”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线上购物成为公众首选,各类买菜、购物APP也实现了线上流量激增。对于农产品行业及整个农业产业来说,在科技驱动的作用下,也将迎来深刻的变革。人们买菜方式的改变,只是表象,其背后是用户追求线上化、场景化的核心诉求。

    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物流等新智能技术,通过视商产业拓展农产品消费需求,从消费端促进供给端,引领带动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和生产加工,实现农业多层次增值增效,可以有效解决市场产销环节中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走一条以第三产业带动的312或321产业发展路径,从而破解农产品滞销等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要障碍,重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向智慧化、场景化等方向不断迭代升级。

    二、借平台经济,提升供应链管理

    农业产业链,从种养殖端到加工,从渠道到零售,从零售到消费,从消费到资本,涵盖了商品化、市场化、品牌化、资本化的专业分工,产业链条长,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然而,此次疫情的爆发,由于大型农产交易中心的封闭及农贸菜市的停业,农产品线上化消费趋势与线下物流配送信息严重不对称,“有货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频频出现,由于供应链的多级交付而从而导致供需失衡,农产品供应链断链短板凸显无疑,可以看出,传统线下供应链的局限性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线上新零售的需求。疫情让农产品线上加速崛起,也让我们亟需思考供应链优化、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当下,对于农产品线上来说是机遇,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完善农产品的供应链网络,激发大型供应链平台的崛起。通过平台化模式,立足于标准化产地端的衔接与管理,集合大部分的农业合作社、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加工商、物流承运商等,实现从产地仓收储、分级、质检,到生产加工、过程管理、耗损管理、冷链运输、配送及分销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测算,为各合作商家提供合理的生产计划、库存布局与销售方案,并匹配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社区团购,城市新零售等渠道,与销售端实现协同发展,进行资源的无缝对接、有序调动,减少运营成本,彻底改变农产品流通的现状,稀释疫情带来的风险。

    三、借品牌溯源认证,塑造地方交易结算经济

    此次疫情的源头,与2003年的SARS一样,是由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的,受疫情影响,政府将会加速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整改,以及加快取缔或规范城市内中小型农贸市场。同时,疫情的爆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度的需求和对产地和供应链的认知会提升,会加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小规模畜禽企业会逐渐被淘汰,品牌化、标准化种养殖将会普及应用。农产品的供应、流通与监管,食品的品牌、认证、溯源体系构建将会被高度重视,传统的农业供应链环节将被重新塑造。

    特色农产品是农业上行的主力军,通过赋予“数据”生产力,将特色农产品品牌化,且有效监管保障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形成数字新零售、数字化交易、订单式生产、基地认证、流通追溯等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实现从基地种植、加工、销售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追溯,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地到销地、从工厂到市场的全渠道、全过程、全业态可视化的保障体系。构建智慧新零售与数字化交易平台,重塑“产品卖全球,结算在地方”的交易模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实现强县与富民统一,城镇与乡村贯通,改革与发展结合的主要路径。


    新冠病毒疫情的突然爆发,改变了上亿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商业生态,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影响巨大。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疫情驱使各地方政府重新审视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运用数字经济加快产业革新的步伐,发挥平台经济作为农产品供需连接器的作用和价值,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溯源认证,重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朝向智慧化、场景化等方向不断迭代升级。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