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实践盘点 | 区域能源系统解决方案赋能城市运营,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次数:3858

泛华集团作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2000年开始借鉴国际国际区域能源模式在国内推广,20年时间构建了基于城市区域能源投资运营商为主导+咨询设计运营研发等服务体系的完整生态链,促成国内现有600多个项目共享,在30年的城市运营实践基础上提出系统性的智慧城市发展创新模式。 




2013年年底,在国家能源局牵头和帮助下,由亚太经合组织(APEC)支持,泛华建设集团低碳设计研究院成功申请了“APEC区域能源系统发展路线研究”课题。课题不仅将在政策、技术、产业层面上对区域能源系统的发展路线谋划蓝图,更旨在提供一个中国能源工作者在APEC等级的交流平台,期望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及资本引入发展中国家,形成区域能源项目规划、设计、运营等一系列环节的方案库。同时,泛华还深度参与了《G20能效引领计划》、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倡议(SE4All)能效加速器平台、国家发改委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城市区域能源系统中国项目启动等多项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活动。

泛华认为,构建“产∙城∙能”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绿色和低碳,为城市区域能源系统解决方案,赋能打造绿色智慧城市。 







区域能源既是一种系统思维和方法论,也是绿色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动力。区域能源为满该城市范围内的足产业或主体用能需求而进行的能源生产、输配、使用、控制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基于梳理某地域能源资源禀赋满足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能源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的事情,达更低的排放,推动系统性节能和全过程高效。

泛华在“中国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时提出区域能源如何赋能城市的路,即一个系统(为城市能源发展提供高能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两侧平衡(基于能源禀赋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三方协同(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推进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引领)、四个要素(源、网、端、控)、五方共赢(通过专业化和精细化营造环境、政府、开发商、小业主和能源系统服务商的五方共赢)、N多合一(多能源品种、多技术集成、多用户共享、多用能需求等构建多能合一)。

得益于经过多年来对城市发展的深耕,结合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等,泛华集团在各地打造了南京市南部新城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能项目、通州运河核心区区域能源系统建设项目、海淀区无煤化(地源热泵集中供暖)项目、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区域能源项目、珠海横琴新区区域能源项目、梅溪湖国际新城区域能源站项目、盘锦高新区创新创业基地区域能源中心建设工程(一期)、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国际生物谷区域智慧能源项目等经典案例,多个项目斩获各类奖项殊荣并入选案例库。

部分项目案例展示

一、南京市南部新城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能项目

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区位于市主城区的东南部,北至外秦淮河、运粮河,东南至绕城公路,西至大明路、卡子门大街,总用地面积约9.9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4个能源站,供能服务总面积约为491.88万㎡,各能源站供能面积统计如下表所示。

本项目采用外秦淮河水作为系统主要冷热源,通过水源水输配系统将秦淮河水分别输送至各个能源站,在能源站内利用后回排至外秦淮河。能源中心站内产生的空调冷热水通过空调输配管网系统输送至各用能末端以满足末端需求。 




二、通州运河核心区区域能源系统建设项目

为适应“十二五”首都“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和“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大幅提升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强化能源的高效经济利用,走节约、低碳的发展道路。规划中,对通州的能源发展提出新要求,要建设技术新、保障强、效率高结构的现代化清洁低碳区域能源系统。

通州运河核心区区域能源系统建设项目中,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实现了多能互补梯级利用。 




三、海淀区无煤化(地源热泵集中供暖)项目

北京市海淀区无煤化(地源热泵集中供暖)项目,的运营模式为托管运营。2017-2018年的供暖季运行中,系统运行稳定,运行时各能源站的供热出水温度均达到了50℃以上,用户内的室内温度达到了18℃-20℃。较用户采用散煤供暖方式,室内温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提高了住户室内的供暖舒适度。将农户从每天烧煤取暖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农户的生活品质,减少了燃煤取暖造成的空气污染,改善了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

该项目因地制宜的利用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浅层地能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或有益补充,自然蓄能和即用即采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基础,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通过热泵技术对浅层地能进行采集,满足建筑用能的需求,将是传统“燃烧供暖”的替代形式和发展方向,会对能源革命的落实起到推动作用。地源热泵技术保证使用区域低污染、低排放,助力北京市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为北京水清天蓝、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做出贡献。 




四、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区域能源项目

项目总用地面积20.6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500万m2,是市政公共设施配套。本系统共设5227个“源”、216个“站”,通过3种形式的“网”(环形、支装和局部微联网)通过互联网+中枢“控”制1500万m2的终“端”用户(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等建筑(群))提供供暖和供冷及供生活热水服务。

方案选用拥有专利产权的原创循环换热地能技术采集通过热泵采集浅层地能,为建筑物提供稳定可靠的热(冷)源;浅层地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储量同样丰富的太阳能(光伏)和风能相比,具有、持续供给、“即用即采”、天然蓄能 、替代能源等优点。

项目通过创新驱动、原创技术、科技引领、微联网+互联网、通过对储量大、可再生、清洁化的地能禀赋的高能效利用级三位一体实施实现低排放,探索一条地方政府宏观推动和引领指导下的项目企业投资运营混合所有制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五、珠海横琴新区区域能源项目

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与澳门仅隔一条水道,其陆地面积86km2,是中国第一个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建设酒店、学校、写字楼、商场等建筑,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00万m2。 




六、梅溪湖国际新城区域能源站项目 




七、盘锦高新区创新创业基地区域能源中心建设工程(一期) 




八、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2019-2020年度综合能源服务项目 




九、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国际生物谷区域智慧能源项目 




区域能源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绿色智慧城市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近30年的城市运营实践,泛华提出:在城市区域能源解决方案中,应基于能源禀赋满足需求的动态平衡理念实践设计技术方案上;遵循基于投资和运营可持续的咨询设计一体化+在技术可行技术上通过经济迭代进行系统优化的价值共建共享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用系统性的智慧城市发展创新模式,实现城市能源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绿色和低碳,从而构建城市发展的“产∙城∙能”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