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泛华实践 | 绿色品质助力重庆璧山御湖新区建成国际旅游度假区
发布时间:2021-07-16  浏览次数:538

凭借山水如画的生态环境、秀美自然的乡村风情、休闲舒适的生活氛围,让渝西小城璧山的旅游声名远播,成为许多重庆主城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近年来,璧山区将文化旅游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围绕高端引领和聚集人气,突出现代服务业特色亮点,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

由泛华集团设计的“重庆市璧山御湖起步区”项目位于璧山县城区西北部,紧邻重庆生态新城建设示范区“绿岛新区”核心区,包含的建筑部分,有体验中心、售房部、民宿,以及湖边的小型建筑咖啡厅、甜品店等,总建筑面积为19697.98m2,属于处于山地滨水空间的低层公共建筑组团,其中,与体验中心连接的,还有景观坡道、景观灯塔。 




整个御湖新区建设项目,根据自然山水格局,分为三大片区建设:围绕御湖水域,以打造滨水商业、精品酒店为主的度假休闲功能区;围绕东林寺,对其进行修缮扩建,同时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建设集度假、休闲、商务为一体的禅居特色酒店,在周边还将结合璧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吸纳来凤古镇等现存古镇金华,构筑以巴渝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西部建筑文化为平台,展示千年来巴渝人文的画画长廊;在整个度假区建设中,还将沿冉家沟水库以打造滨水商业、中低密度住宅小区。本项目是万亩御湖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片区的游历观赏的起点,也为整个片区提供内容展示、销售以及一些高端服务的功能。 




01 总体布局

本项目包含的建筑部分,有体验中心、售房部、民宿,以及湖边的小型建筑咖啡厅、甜品店等,总建筑面积为19697.98m2,属于处于山地滨水空间的低层公共建筑组团;其中,与体验中心连接的,还有景观坡道、景观灯塔。

本案在布局方面,主要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的优势,采用依山就势,顺应地形的布局策略,将体验中心布置在起步区场地东北侧茅山路的交通入口附近,占据起步区最开始和最重要的场地方位。售房部位于体验中心的西侧。民宿则位于售房部西侧,为“U”型院落围合布局,建筑的由大约三分之二的立面直接滨水。在体验中心的西侧设置地下机动车停车库入口。建筑退界、建筑间距、总图设计深度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均满足规划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要求。

在空间序列方面,建筑体块分布布置的错落有序,加上建筑本身大坡屋顶的起伏变化,在沿河面,使之整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景观坡地再加之西南方向的御湖,使整个规划呈现出山环水绕的格局。

02 区域设计理念

场地内建筑分别有体验中心、售房部、民宿,还有两栋小型建筑,即咖啡馆及甜品店。

体验中心:有地面一层、地下负一层和地下负二层。人行主入口在建筑西北侧,由屋面延展出来的雨棚覆盖,人流还可通过建筑东侧景观步行桥从东侧进入。人行入口的西侧设有机动车地下车库入口。建筑一层含理念展示区、艺术临展区、项目展示区,还包含后勤办公、多功能会议厅、洽谈、沙龙等办公后勤服务功能区,商业服务,咖啡,餐饮,游船租赁等商业服务功能区。负一层平面布置有洽谈区、办公区、多功能厅和沙龙区,以及地下停车场和部分设备用房。负二层布置餐厅、游船租赁、儿童游乐区和一些设备用房。

售房部:有地面两层和地下一层设备用房。北侧底层架空,并设有人流主入口。一层主要布置了接待大厅、售楼服务配套、儿童区、水吧、洽谈区、财务办公,销售办公,以及消防控制室、卫生间、疏散楼梯间等配套空间。售房部的二层主要包含室内部分,和室外屋顶部分。室内部分除卫生间、楼梯等配套空间,其余空间均为开放式办公和服务区。

民宿:为一组U型围合的建筑组成,有两部分,一部分为三层的城门楼,其一、二层有入口电梯厅、设备用房、后勤用房等,三层为餐厅,餐厅外围有一圈城楼上方的人行通道,其内部即可通过一层的电梯或楼梯进入,也可从旁边场地堡坎顶部出入;另一部分由一到两层的坡屋顶建筑组成,有两个入口,一个从南侧建筑部分的二层进入,另一个则是需要下台阶进入U型围合的院子进入另一栋两层建筑。该部分有民宿客房、大堂、咖啡、展示等部分。临湖面多为民宿与咖啡展示部分,配合功能布局设置了阳台、外廊等亲水空间。

咖啡厅与甜品店是独立分散在湖岸边的小型建筑,既具有惬意的休闲饮食店功能,也为滨湖码头广场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

03 建筑设计亮点

塑造项目的标志性(ICON):通过独特性和精神的回归性,达到标志性效应,展开整体项目的开篇之作。核心手法是将中国坡屋面常规的人字坡顶顺势“异化”,形成一种形态的变异与迭代,通过形式的视觉性把控,传达一种情绪的升华。 用四组建筑围合一个滨水码头小广场,用景观第五元素,对话御湖核心岛,遥望东临寺塔(未来),整体气场调性由此而生。 回归原生态的材质和形态顺应场地的山形地势,建筑内部与外部屋面共振形成一个多元集成的"流动共享空间",既满足功能,亦完成了和环境对话。用现代形式语言展开对“川东建筑精神”的诠释。 从巴渝山水与建筑的意向出发,采用“群-组”、“院-径”的空间组织手法,塑造具有浓烈地域气质的空间组成关系:

群-组:三栋建筑各自分解成多重尺度的空间,充分利用地形关系,将单栋建筑本身变成具有多重空间层次、多种体验交织的 “群”建筑,同时在场地关系的引导下,用极具风格识别性的小青瓦屋面的统一性和层次性,将单栋建筑连接成具有气质相关性的成“组”的建筑共同体。

院-径:单栋建筑的空间体验,分别由依据地形关系形成的“院”、“径”等高差变化的空间围合与交通路径,产生出高低错落、视线牵引、互动交织的空间变化,通过“台”、“檐”、“瓦”、“屋架”、“清水混凝土墙”、塔、桥、穿斗构造等形态与材料手法,将一种巴渝山水的魂注入到建筑的空间漫游体验之径中。

04 技术规范

起步区内部道路分为7m宽的主道,0.6-1.5米宽的散步小径,路网连接到了每一栋建筑;消防车道不小于4m宽,车行道宽度均不小于4m宽,且消防车能到达每一栋建筑,故本设计满足消防要求,且道路工程设计保证了土方填挖的大致平衡。各建筑疏散、建筑退界、建筑间距、总图设计深度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均满足规划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要求。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