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泛华实践 | 从城市发展角度定位体育,探索全民健身的盐城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12  浏览次数:1089

近日,新华社发表《“让体育为城市注入活力”——全民健身的盐城模式》中显示,近年来,盐城市抢抓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机遇,通过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发挥社会力量搞体育、以体育品牌赛事为城市赋能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全民健身之路。

早在2019年,盐城市体育局委托泛华集团编制了《盐城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并得到政府和专家认可,成为盐城市体育局后续开展工作的主要指导文件,也是下一步开展“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支撑、盐城市体育局向各县市区明确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据。以本次规划成果为依据,协助体育局开展规划招商,至今已成功对接“人民体育网”等相关资源渠道,成功举办了“盐城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对于盐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计划》提出了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等。

江苏盐城被誉为“东方湿地休闲之都”。近年来,盐城市随着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大洋湾马拉松赛、中华龙舟赛的相继举办,盐城市体育品牌逐步提升,盐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合“江苏省体育强市、健康盐城2030、全域旅游”等战略的推进落实,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盐城“体育城市”的创建也迎来绝佳契机。如今,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让这座以盐而得名的城市又多了一个“活力健康盐城”的称号。

(一)战略引领

《规划》在系统性和操作性上都做了详细的设计,以战略引领规划,促进盐城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系统性上,规划从广度上涵盖了目标定位、战略方向、发展路径、产业体系、空间结构、设施布局、项目策划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内容,体现规划逻辑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给出未来体育局与发改委、教育局、文广旅局、住建局等部门衔接联动的相关建议。

操作性上,规划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的方法,既重视规划的高度,深度对接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战略,同时也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和一个重点项目库,作为下一步落实规划结论的主要抓手。

(二)目标明确

①2020年完成“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重点结合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体育设施配套,引导社会体育组织扩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预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3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突破1.8%。

②2025年(十四五期间)建成“湿地体育城市”,依托体育产业基础优势,对接上海体育资源,以“体育科创城、沪盐体育产业园”等平台项目为抓手,带动盐城市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赛事全面发展。预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4.5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突破2.4%等。

③2035年以“国家体育强市”为目标,继续在“体育科技转化、国际性体育赛事、体育独角兽企业”等方面寻求突破,体育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体育产业成为盐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8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突破4%等。

(三)四大路径系统构思

《规划》综合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江苏省“体育强省”创建要求和盐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基础,从“体育健康融合化、体育事业产业化、体育赛事IP化、体育金融多元化”四大方面来系统构思规划。

①体育健康融合化。体育健康融合化旨在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它是体育城市创建的基础。体育健康融合发展是在承载国家战略、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强调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在推进基本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均衡发展的同时,以“体医融合”提升城市健康生活水平,以体育产业撬动健康产业集群构建,以运动健身网络主导健康服务网络,以群众体育赛事彰显城市健康文化。

②体育事业产业化。体育事业产业化要求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社会化运营转变,它是体育城市创建的引擎。基于体育事业发展基础,加速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来促进城市体育消费,实现城市体育生活化,加强发展“体育+”,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休闲旅游、生产制造”等功能融合发展,构建体育产业生态圈,最终目的是通过体育产业培育壮大来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③体育赛事IP化。体育赛事IP化将快速提升城市影响力,塑造城市体育IP,它是体育城市创建的“催化剂”。立足城市体育底蕴(体育名人、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挖掘文脉、打通商脉,孵化城市体育IP赛事,通过研究“运动经济、赛事经济、门票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加以专业化体育赛事运营商和新媒体营销体验手段,将体育赛事嵌入到城市健康、运动、生活、消费等应用场景,“织网”构建场景化赛事生态,将全面激发城市体育活力,提升体育文化价值,培育城市体育品牌。在IP赛事基础上,从“制、播、销、授、学、创”等步骤出发,设计城市完整的体育赛事IP产业链,构建IP赛事产业集群。

④体育金融多元化。体育金融多元化应推动体育投融资模式创新,打造“体育+金融”跨界融合的新型“体投”平台,它是体育城市创建的保障。围绕“科技金融、开放性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领域,探索“平台+基金+服务”的“体育城市”结构化投融资模式,通过发挥各类融资渠道优势,为体育城市的场馆建设、产业创意孵化、科创转化、人才引进、赛事活动、产业生态培育、平台建设等提供全程持续赋能。

(四)实践效果获认可

盐城市在《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城市疏解腾退空间、老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等“金边银边”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因地制宜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组织是盐城体育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充分调研、分步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实施体育社团组织“四位一体”,建立起“4+3”模式(“4”指单项体育协会、单项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健身俱乐部,“3”指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试点,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打造品牌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氛围,赛事举办期间带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兴旺,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红利,也为体育产业多元化、市场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成为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思路,将“大运动、大体育、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等复合业态融合化,强调专业化运营,提供体育事业发展效率,才能更好地推进体育事业社会化发展。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