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职业教育+产业育城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16  浏览次数:874

有数据显示,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如何补足人才短板、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各地谋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 




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靠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实质靠人才驱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不断涌现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VR、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产品,电商、个性化定制、数字媒体、数字化设计等新模式,共享经济、AI新零售、云制造、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产业人才的规模结构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

对于我国大部分二三四线城市,仅仅通过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端人才落地并不现实,也不持续。真正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本地产业人才的培养,如何通过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即培养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掌握数字经济技术、“学以致用”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产业应用型人才以及学科复合型人才。对于带动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意义重大。

二、育城模式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泛华集团依托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产业育城模式,将数字经济与区域特色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从创新设计、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产业教育、金融创新等五方面为中小企业赋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重构地方产业生态,推动地方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践行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为行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促进城市产业经济向更高层级跃升,为城市新动能的塑造提供新思路和新的解决方案,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三、职业教育+产业育城赋能区域经济解决方案

围绕职业教育领域,提供顶层设计、策划、咨询、建设运营等一条龙服务的企业,积极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并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产业育城模式创新,赋能区域经经济,包括:

1、打造产教融合能量场,构建校企合作生态

无论是产业促进、校企教育合作本身都是一个个相对孤立、分隔的,如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融合”并形成“创新闭环”才是关键,可通过促进更广泛的校企合作,通过导入头部企业,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打造产教融合能量场,真正有效链接起院校端和产业端,共同面向新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和各行业协会、大中院校,以建立以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创新示范基地为抓手,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产教融合能量场”。如:校企众创空间、智慧建筑社交平台、线上课堂等。并促进各自合作。未来无论是企业方向院校方提供的的技术支持、实战训练、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基地;还是院校方为企业提供的更多创新型人才,都有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搭建“官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统一,充分共享科技、人才和资本,形成科技研发和产业孵化体系,汇聚各类创新元素,统筹协调创新环节,提供创新服务支撑,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最终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实现技术成果转化。

2、围绕各特色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和构建人才链

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及人才短板,以培养面向新经济的高技能型、产业应用型、学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推进资源要素集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梳理人才结构谱系,构建核心人才、专用人才、通用人才等技术体系,构建上、中、下游研发主体协同合作的技术人才创新生态,并打通人才“教育-实训-认证-孵化-服务”全过程,打造“学以致用”的人才输出平台,支撑区域产业升级。

3、促进教育、科技与地方主导产业深度融合

聚焦职业教育和技术输出两大核心模块,构建线上以全要素智慧教育云资源平台为引领 ,线下以人才教育、实践、孵化等载体为支撑,最终形成“人在哪儿,产业在哪儿”。通过教育、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导入产业资源导入和教育资源,搭建全要素智慧教育资源平台,构建人才供应链平台、数字学习赋能平台、数字教学平台、数字资源平台,数字能力测评平台。引入相应领域的知名企业专业技术认证体系,对接行业认证体系和政府人才认证机构,结合产业岗位需求画像开展人才能力认证,同时提供人才就业、人力资源交易等人才。

联动行业资源和教育资源,构建线上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引领,线下以教育-实践-孵化-交易-认证空间为核心,以未来生产力学院+泛V教育新空间为触点的教育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带动形成涵盖教育培训、教育展示体验、教育科技研发应用、人才实训实践、人才认证服务、人才创业孵化等功能业态的教育科技产业总部基地,进一步带动吸引智慧教育、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会议博览、研学旅游、数字新零售等产业业态集聚,最终形成以数字教育科技产业牵引的多元化产业生态结构,支撑地方产业升级,面向区域乃至全国输出产业人才。

4、基于数字平台,全球配置人才科技资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才资源在全球的流程更加频繁。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在国外的资源,联合引进欧美等的科技人才和资源,加强对我国其它地区的企业和学校人才辐射,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跨越发展和全球性布局,高位融入全球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成为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和辐射源。

围绕本地的特色主导产业需求,对全球的相关科技资源检索、盘点,积极推动国际技术转移,通过建设若干科技人才合作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的科学、技术、资本和产业融合与交流平台。并以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引进国际重大创新成果为目标,架设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桥梁,形成全球科技资源本地科技成果转化。

5、打造人才创业孵化空间,助力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和相关产业集聚

建设创客空间、产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引入世界先进的技术创新孵化体系和创新培育体系,助力区域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带动相关产业集聚。搭建专业领域共享数据/技术开源平台,支持线上线下课程研发、虚拟实验场景开发、数字内容创作、智慧教学软件开发、AI+教育技术应用、智能教学设备研发以及优质教学资源标准化等,形成数字教育全产业链孵化和相关智能科技产业孵化的育成平台。同时,坚持开放、共享、无界发展理念,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教育机构提供贯穿企业项目落地-初创期-发展期-上市/被并购全生命周期,覆盖企业基础服务、创业培训、科技中介服务、产业链整合以及科技金融服务等多领域的人才创业孵化体系。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