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绝作铸火山,罕世上善造神泉。熔岩腾飞化石海,万古酿就圣水传。”以火山地质地貌而闻名的五大连池风景区作为世界三大冷矿泉之一,具备国际稀缺性和极高价值属性,获得4项世界级和25项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和赋牌。但受到区域经济环境和诸多开发限制的影响,国际级资源价值未能转化成为地区经济价值,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提升资源转化率,积极导入国家重大战略示范项目,全面提升景区发展势能。
一、项目背景
1.“双碳”目标下迎来厚植生态经济优势新契机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时期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五大连池风景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应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按照“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要求,把生态条件当成资源开发,把生态建设做成产业,探索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和生态资源经济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厚植生态经济新优势、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2.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成为地区发展主基调
数字经济已逐步成为驱动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黑龙江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数字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新基建加速新业态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赋能产业将成为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地区将形成政策向数字经济倾斜、要素向数字经济集聚、技术向数字经济外溢的新趋势,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
3.新基建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我国经济正向着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赋能载体的数字新时代迈进,大量国家中央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集中向“新基建”项目汇集,以平台经济、结算经济、品牌经济等为主导的创新型“新基建”应用场发展新模式将助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
二、发展困局
1.世界级品牌价值有待挖掘转化
五大连池风景区荣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众多荣誉,拥有珍稀的极品冷矿泉、宏大的全磁环境、天然的熔岩晒场等举世罕见的自然环境,但目前景区缺乏完善的品牌价值体系和运营管理主体,品牌对景区特色单品、加工产品等赋能不足,品牌经济价值尚未挖掘转化。
2.新经济、新业态、新体验发展滞后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下,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兴业态已成为地区产业变革的新引擎,五大连池风景区以传统初级食品加工、自然观光旅游为主,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创新经济等新业态未能充分融合,存在产业结构失衡、功能业态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等诸多问题,亟需培育新兴产业。
3.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难以平衡
在资源保护与环境承载力基础上,推动矿泉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等优质资源开发往往遇到多重因素叠加制约,保护与开发关系难以平衡,重在构建以“矿泉+”为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争取成为新时代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
4.战略势能较弱导致内生动力不足
鉴于景区体量小、势能低,难以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落地,需要由单一功能的风景区向完整经济体转变,以打造国家示范试点项目增强发展势能,围绕“自贸协同机制、生态文明体制、开发区运营模式”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强化改革激发活力,拓展景区发展空间。
三、创新路径
1.品牌赋能,重塑区域品牌新价值
重构景区品牌赋能体系。释放景区文化优势,挖掘文脉、打通商脉,打造文化形象新载体。利用五大连池全球稀缺价值和地位,整合零散品牌、重塑品牌价值、搭建品牌体系、推动品牌赋能,创建“五大连池”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五大连池”品牌运营中心,完善具有要素整合集聚力的认证溯源中心、标准制定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全过程提升区域农产品、矿泉产品品质,实现品质可视化,让品牌凝结质量信誉,提升产品附加值。
依托品牌建设要素交易中心。依托“五大连池”品牌策源地优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网红直播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壮大交易结算功能,打造区域性交易结算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实现“产品卖全国卖全球、结算在景区”的发展模式,用交易结算功能集聚周边县市优质农副产品,引领区域高质量振兴发展。
强化品牌推广提升文化影响力。让文化可视化,打造有文化的IP品牌。结合数字科创、品牌孵化等手段,重点建设文旅数字孪生中心、文旅要素交易平台、供应链整合平台、数字文旅及IP运营平台等文创新载体,推动景区文化资产管理和产品品牌塑造,提取火山、矿泉等特色元素,设计景区特色品牌标识,通过品牌形象活化、主题活动举办等方式,打造景区特色IP品牌,推动绿色食品、矿泉产品、休闲旅游等产业结合,形成系列IP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2.产业育城,释放景区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驱动矿泉产业集群化发展。针对景区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短板瓶颈,聚焦景区矿泉主导产业和特色资源禀赋,打造矿泉智谷产业赋能平台,为景区导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创新设计、产业教育、金融资本等全产业链创新要素,建成矿泉智谷结算中心、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品牌运营中心,实现以数字经济驱动矿泉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以IEOP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围绕矿泉优势单品,创新“一品、一网、一平台、一中心、多基地”的发展模式,搭建矿泉产业互联网平台,线上导入种植、加工、销售、研发、金融等各产业环节主体,打通数字化供销体系,着力破解景区及周边矿泉类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市场信息衔接不畅等问题,赋能景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3.EOD示范,制定片区绿色开发新模式
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做好绿色发展文章,构建“山水林田池”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矿泉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整合景区火山、森林、湖泊、湿地、遗址遗迹等生态资源,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创新“矿泉经济”生态发展模式,构建以康养品牌带动、全域旅游理念引领下的大旅游、大健康、大矿泉深度融合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拓展生态资源价值空间。依托景区生态优势,结合地处大小兴安岭两大森林丰富区域中间地带的区位特征,以黑龙江省林业碳汇经济规划实施为契机,以EOD模式为导向,通过在景区建设“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中心”,健全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积极包装林业碳汇项目推动上市交易,形成林业碳汇实践基础和示范效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包装重大生态项目破解绿色发展融资难题。围绕景区森林、水系等生态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包装生态导向下的生态修复项目、环境治理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建设景区生态治理服务中心、生态产品监测中心、生态产品核算中心、绿色生态评价中心、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低碳社区建设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等,统筹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绿色金融等资金,全面破解景区绿色发展融资难题。
4.三产融合,打通“3-2-1”产业新路径
瞄准矿泉产业链关键环节,做强矿泉全产业链。从矿泉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入手,强化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拉动,打造矿泉产业创新要素中心,推动科技研发、创意设计、育种育苗、保鲜仓储、冷链物流、品牌推广、交易结算等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增强景区对周边绿色食品、矿泉水等加工园区和种植基地的辐射效应,深化三产带动二产整合一产的全链条发展路径。
构建“要素中心+加工园区+种植基地”的跨区联动新格局。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矿泉智谷产业赋能平台,吸引矿泉产品链主型企业落地,促进矿泉产品、绿色食品等生产加工能力提升、规模扩大,打造矿泉产业新集群,进而带动景区、五大连池市、逊克县等周边区域矿泉大豆、矿泉果蔬、矿泉中草药等品牌化种植基地以及矿泉鱼、矿泉鸭等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形成“要素中心+加工园区+种植基地”联动发展格局。
5.自贸协同,探索跨区联动发展新机制
创建“五大连池风景区自贸联动创新区”。与黑河自贸片区共同设立“五大连池风景区自贸联动创新区”,争取黑龙江省相关部门赋牌支持,将风景区打造成为黑河市第二个高能级开放平台,围绕出入境旅游、绿色食品、大健康等领域,重点复制推广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开放、综合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
促进特色产业跨区联动发展。基于自身冷泉、地磁环境等特色康养资源,康养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世界知名的旅游地位,利用黑河自贸片区在保税免税、人才通关、医疗政策等方面的开放红利,通过创新“大黑河岛大型免税购物中心+五大连池风景区免税分店、跨境旅游+医疗旅游签证”等政策共享机制,深化跨区合作模式,不断推动黑河自贸区政策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借鉴推广,从而促进景区旅游业态与康养产业提质升级。
五大连池风景区具有国际稀缺资源和知名度,通过放大品牌价值、创新动能注入,促进区域要素融合集聚,加快构建矿泉生态经济体系,探索“品牌赋能+产业育城+EOD示范”的景区创新发展模式,将建成产品特色化、业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服务优质化的省级旅游新引擎、国家旅游新名片、国际旅游新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五大连池风景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