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2023建筑业技术发展报告》发布杨天举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24-01-05  浏览次数:583

日前,《2023建筑业技术发展报告》布泛华集团董事长杨天举署名文章“数字驱动打通建筑产业链供应链,构筑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报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主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齐骥担任指导委员会、编委会主任,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任常务副主任,从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技术和装备、标准和规范、实践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2022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新时代好房子标准内涵及指标体系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等内容。
杨天举董事长署名文章收录于本报告第一篇章文章结合泛华在多地的实践经验,重点阐述如何打通制造业与建造业、构建产业共创生态、打通供给需求、以及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建筑从业人员关注问题,建筑产业供应链链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开拓建筑技术创新领域和展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下原文)
数字驱动打通建筑产业链供应链
构筑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
文 | 杨天举 泛华集团董事长




一、建筑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筑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既是传统产业,也是基础产业,涉及千家万户、城里乡下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在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近几年建筑产业增加值增速与 GDP 增速差距收窄,增速放缓,但是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却并没有降低,其规模依然巨大,建筑产业正在从快速增长期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期。

建筑业十四五规划指出,以建设世界建造强国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质量安全可控、标准支撑有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的现代化建筑业发展体系。但我国建筑业转型较为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价值链,阶段化——设计、施工和运维难于打通

过去的建筑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了几大部分,包括前期决策、设计、施工和运维,每个部分相对形成了独立的工作体系。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又涌现出很多专业机构,如招投标、造价咨询等机构,使得目前行业形成了几个大部分加若干专业机构的分散状态。这种分散使得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数据分散,在迭代的生产过程中既消耗了时间又浪费了能源,传统的模式难以形成连贯、持续、完善的产品生产体系。

2、产业链,离散化——产业高度离散,各参与方难协同

建筑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多专业、多关系方、流动性强等特点,使得各参与方无法有效协调,各参与方、各专业难于协同。同时建筑业极其的分化,分建筑土木工程、基础设施、设备安装等不同门类,发展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建材工业、设计、施工等分属于多部门管理,导致全产业链无法打通。

3、供应链,阻断化,上下游难于打通

当前建筑行业尚未树立起供应链管理的思维。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供应链管理的部门与项目管理等其他部门之间未建立起协同配合机制,与供应商、分包商、客户之间亦未能形成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需要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实现从传统的采购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增强建筑业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一体化服务能力、精细化履约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是服务生产需要、业主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当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将信息技术与建筑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相融合,能够实现整合供应链、连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战略目标。

并从客户需求出发,对建筑工程的咨询、设计、施工、物料、设备、劳动力供应以及竣工后的“售后服务”等供应链出发,进行全面优化,即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围绕建筑工程项目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生产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直至竣工交付,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设备租赁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

二、打通建筑产业链供应链的破解之道

建筑行业已经从工业化进程、建筑系统服务商的业态升级到了智能化进程,只有通过行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合作共赢、建筑产业链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通过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通过平台赋能建立的广泛连接,打通产业的断点、阻点,推动上下游供给链,打通行业壁垒,创新企业协作模式,降低信息互通和市场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变革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1、重构产业链体系-设计引领,科技支撑,打通建造、制造 

突出设计引领,积极提升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能级,开展全生命周期建筑设计,并加大科技创新在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渗透。通过设计引领、科技支撑,打通建造与制造,构建“设计协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制造——装配式装修-智慧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并围绕全产业链供应链场景积极拓展产业互联网应用,并辐射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可视化,有效提升全产业链、供应链运营效率,促进建筑行业内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重构价值服务体系;推动建筑业价值链整合,实现全链条资源能力的共享

依托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重构产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参与方,把传统工程管理、传统基建融入到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推动工程设计、监造、储运、施工、调试、运营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形成新的生产力、竞争力,形成新设计、新建造、新制造和新运营,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带动关联建筑产业发展和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3、重构行业供应链体系,促进建筑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探索建立行业供应链的数据库和采购平台,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和交易的可视化,打通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通过供应链协同数字化,促进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加大供应链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制度及业务标准。包括采购流程标准,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战略供应商的评定标准等。

——建设供应链数据库。开展建立供应链大数据库,并夯实行业集采平台的工作基础,通过建立行业供应链的数据库和采购平台,帮助行业设计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和交易的可视化。

——依托于数字化的在线管理,实现招采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从供应商寻源、考察、资格预审、产品选型、供应商入库、线上招投标、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实现数字化管理,让招采业务标准化、阳光透明、可知可控。

分享到:0
收藏
打印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