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洞察 | 从BIM到CIM,“一模到底”构建全要素智慧城市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11

引言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步入以存量更新为主导的下半场,城市面临着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人口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多重挑战。然而,数字经济的全面渗透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城市经济正从依赖规模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向范围经济转型,产业、数字化、人才、科技、资本和空间等创新要素加速融合,数字技术全面重塑城市发展的逻辑和路径。在此背景下,构建“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城市空间作为承载各类活动的基本载体,其数字化转型是城市进化的重要基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城市内的建筑、园区及城市的全域化,及地下、地面、产业空间在内的全空间,进行全面数字化建模与数据采集。构建三维可视化数字基座,对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港产城人”融合生态。空间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更为后续的产业与资产数字化提供了精准的空间定位与数据支撑。
图片

(一)智能建筑:BIM技术引领建筑空间数字化变革

BIM技术为核心的建筑空间数字化,正在重构"物理容器-产业载体-价值资产"的转化链条。通过"一模到底"的三维数字基座,不仅实现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更通过空间拓扑关系的数字化解构,将产业业态、设备资产、人流物流等要素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节点。

在建筑设计阶段,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起点,设计决定了项目质量、造价与运营效益的上限。BIM技术能够创建三维建筑模型,打通结构、机电、幕墙等专业壁垒,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有效规避施工冲突,大幅减少返工与变更。基于统一的BIM模型平台,设计师可提前进行碰撞检测与优化设计,减少施工阶段的错误与变更。同时,设计阶段即可开展精确的工程量计算、造价控制以及物资进场计划编制,从源头上实现对项目成本和资源配置的有效管控。

在建筑建造阶段,通过BIM与物联网的结合,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实现施工管理的精细化。预制构件的信息化追踪与现场吊装的精准定位,也依托BIM模型得以实现,显著提升工业化建造水平与现场装配效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如材料检验报告、工序验收记录、现场影像)被结构化地关联到模型构件上,为建筑交付后形成完整的“数字孪生”资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筑运营阶段,前期构建和沉淀的BIM模型与数据资产展现出核心价值。该模型整合建筑空间设施设备信息,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智能运维与能源管理。并基于BIM搭建产业/商业空间运营平台,通过植入建筑空间感知系统,动态捕捉商业空间使用热力、设备能耗空间资产数据指标,通过智能设施感知并分析客群画像

分享到:0
收藏
打印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