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守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市场运营中心主任彭旸、运营中心合作事务总监李培、Great Amotion Entertainment LLC.总裁Clifford wong 、美国视星传媒 Visual Planet Inc. 执行总监李淼等一行来访泛华集团,与杨天举董事长等领导就合作共建文化产业示范区,共同传播中国文化、将文化事业产业化的路径创新等事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发挥各自在平台、资源、产业、模式、理念和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寻址中国,共建国际传播产业示范区。
彭旸主任详细介绍了五洲传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使命及责任,“中国内容 国际传播”,成立于1993年的五洲传播中心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为宗旨,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以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将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介绍给中国人民,是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多年来,五洲传播积累了众多的国内外优势资源,引进了法国阳光电视节、电影节、动漫节、人体生命科学主题体验馆、军事主题乐园、体育赛事等国际优质资源,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和窗口,邀请泛华集团共同打造运营国际传播产业示范区。
泛华集团杨天举董事长对彭主任一行表示欢迎,并结合泛华集团多年深耕城市发展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泛华一直在实践的文化力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如何实现城市文化复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国际传播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是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化而聚焦在某一空间载体上的展现,泛华集团将与五洲传播中心一起站在国际视野、国家高度、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园区建设、金融创新、投资运营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泛华从文化力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系统方案。
◆ 文化力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源泉。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就是要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力,不仅要重视实体建设,更要追求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文化历史的延续和文化元素的创新。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文化与城镇化双螺旋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色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外延型到内涵型转变,从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宜商之所。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双向互动、相得益彰的局面,是一种双螺旋上升发展的态势。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让文化与城镇化互为支撑:一方面,文化的发展要在城镇化中得到彰显;另一方面,城镇化的推进要在文化经济中得到体现。
新型城镇化必须把文化传承与创新贯穿其始终。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必须加强文化素养的提升和文化理念的融入,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把提升城镇文化品位作为重要任务,用人文理念引领城镇建设,以文化繁荣推动城镇化进程,做好传承、发展城镇文明这篇大文章,高质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用“文化”引领城市规划和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理念
将文化纳入城市的顶层设计,增强各级城市管理者的“文化意识”,用文化规划引领城市的发展。要让农村有城市的软硬设施,让城市有农村的文化、生态气息,从而逐渐模糊城市与农村的边界。
具体实践当中,要树立“文化城镇化”的意识,要把当地产生在农业文明里的传统文化,包括工业美术、民俗、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发掘、传承和保护。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规划设计,以本地的特色要素为基础吸纳外来要素,传承历史文脉,改善人文环境,挖掘特色内涵,塑造城镇个性,提升城市品位,使城镇化成为强化乃至再造本地特色和文化的过程。
推进“文化治理”是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的共同治理能力,通过文化提升新型城镇化的素质,因此,“文化治理”在新型城镇化中意义重大。
文化治理,顾名思义,是通过发挥文化功能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治理。其核心在于多元文化、百姓参与和城市印象。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治理中,政府必须全面创新文化管理机制与手段,简政放权,通过制度安排,利用和借助文化的功能用以克服与解决新型城镇化中出现的各类文化问题,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共治的“文化治理”,通过文化考评加强对各层政府部门工作的引导。
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开放又互相关联的循环系统,实践中,不论是文化建设的新内容,还是新型城镇化的新指标,都需要充分理解城镇发展的文化诉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走出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真正发挥文化力的推动作用。
◆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打通文化六要素
中央提到未来发展的路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如果就文化谈文化,是个大概念,比较抽象,泛华从文化建设与城市化的视角思考,寻找结合点。比如文化与城市建设、文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文化,小城市有小城市的文化,怎样把文化自信、文化建设和我们面对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找到有机的结合点,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我们要挖掘地方的文脉和城市化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是我们的难点。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一样,是个非常复合的产业,是各个地方毫无疑问的战略产业,如何将战略产业与地方的主导产业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
讲好中国的故事关键是让世界各国的人愿意听,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愿意接受,这就需要选好载体。从泛华服务的温县项目上举例,如何将太极文化打造成圣地文化,推动上升到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战略做好价值输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高端经济的发展。太极拳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唯一的有形的活的载体。不仅能健身养生,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搏击防身。还具有文化的多元性,儒释道文化皆有,中国传统哲学易文化,导引吐纳养生术,中医经络学说,武术文化等,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是和谐。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太极拳很快会风靡全球,为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修炼太极拳,也就是接受了中国文化。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把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输出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服务,也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职责。
文化力是一种精神生产力,它渗透在综合国力的全部要素之中,蕴涵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力量。认识文化力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个系统问题,应将其的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运营和管理做到高度的融合,形成系统的思维。在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下,新型城镇化就是把生命、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生命向上是精神层面、文化价值层面的引领,向下带动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并以文化为源,通过挖掘文脉、打通商脉,研究文象、搭建载体,研究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及产业基地,再研究如何将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宜居、宜业、宜商的产业化体系和新型城镇化的产业融合体系,实现真正的四化高度融合。
彭旸主任对泛华集团提出的文化对于国家战略、文化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类示范区承载的战略价值、使命,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双方就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