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低空经济正从试点探索阶段迈向全域落地新周期,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爆发,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为防止“现在一哄而上,将来一哄而散”的现象发生,各地政府需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地区低空经济比较优势,聚集“资源整合、系统创新”,破解低空经济资金瓶颈,实现各地城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场景化牵引,明确城市低空经济发展要点
规划引领,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地方发展低空经济,需紧盯国家战略布局,依据上层级低空经济规划指引,发挥地方资源禀赋优势,明确低空经济差异化定位,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低空经济顶层设计,明确路线图,形成当地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权限申请,抢抓空域资源“争夺战”。各地依托自身规划蓝图和空域承载优势,抢抓国家逐步放宽低空空域管制机遇,积极申请一定高度下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权限,并依托城市空域管制权制度优势,推动城市低空场景经营权、低空数据经营权开发,进而形成吸引低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驻的强大驱动力。
基建先行,建好低空运营“致富路”。过去讲“想致富,先修路”,现在地方发展低空经济要先建“天路”,根据地方低空飞行活动需求,分阶段建设无人机起降场站、试飞基地维修基地、物流配送站等低空物理基础设施,以及空域管理数字平台、低空信息导航系统等低空信息基础设施,让城市低空飞行“飞得起、落得下”。
平台搭建,构筑掌控全局“智慧脑”。围绕强化区域内低空飞行智能调度和空域资源统筹管理,需要地方政府推动搭建融合城市底图数据、空域数据、气象数据等,集低空智联、低空监管于一体的城市空域开发运营平台,形成基于数字技术的低空经济“智慧大脑”,为城市空域数字化管理、自动化感知监管、低空航路航线划设等提供数据赋能服务,为低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场景示范,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低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地理条件和城市特色产业升级需求,因地制宜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文旅观光、现代农业、森林防火等行业,开拓与低空经济产生深入融合的潜在场景,打造城市低空“场景库”,形成地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清单。坚持场景牵引,以场景“化”产业、以场景“育”产业,构建低空场景开发带动低空产业育城新模式,推动低空产业与低空场景深度融合发展。
二、结构化金融,拓宽城市低空经济投融资渠道
包装重大项目,争取政策资金。国务院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券资本金范围,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将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围绕地方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孵化包装一批以低空物理基础设施、低空信息基础设施、低空数字技术系统为主的低空“新基建”项目,制定地方低空经济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开发性金融、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红利,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牵引地方低空经济发展的牢固底座和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