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关于泛华 > 泛华观点
泛华观点 | 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的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2-06-02  浏览次数:404

生态文明战略及“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迎来了共生机遇。数字经济的蓬勃创新为绿色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动能,绿色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将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方向和发展模式等提供重要指引。

而城市作为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双碳”目标及数字化转型实施的主要载体,如何在坚持绿色低碳前提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以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新动能塑造,以数字化城市运营构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是我国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泛华认为:可以通过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建立城市环境小生态与产业发展大生态有机统一基础上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具体承载,构建“产业育城+ EOD+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的集成创新发展模式,以生态为引领、数字为驱动、产业育城为动能、全要素智慧生态示范区为载体,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建设和绿色运营。

一、构建城市绿色发展体系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构建绿色产业生态体系:围绕地方的资源禀赋,尤其是绿色生态资源等,打造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通过积极导入和孵化相关联的产业项目, 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构建绿色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地方绿色发展动能。

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导入数字技术、创意设计、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等创新要素,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数据湖,通过集聚“创新产品+场景消费+科创能量”的城市数字港,打造城市产业互联网承载消费互联网的新动能空间,实现对“市经济”的数据赋能、产业赋能和金融创新赋能。通过全过程溯源、检验检测、品牌认证、数字供应链、5G场景应用等,构建“一品一网一平台多基地”的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和结算经济,实现特色主导产业场景化应用创新,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以产育城,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塑地方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全过程数字溯源、检验检测、品牌认证、数字供应链检测等实现生产、流通、销售、品牌构建等一体化发展,可以形成以平台为核心的绿色低碳监测体系,控制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低碳化转型。并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形成绿色低碳产学研用生态技术研发和孵化体系:共同研究各种节水、节电、节能的生产和流通技术,及生态工程技术,并借助平台连通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优势,对相关技术进行产业化孵化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和城市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打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绿色生产,把绿色标准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鼓励市民亲近自然、打造绿色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建立垃圾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运行机制,倡导文明生活、素食主义等低碳生活方式。

二、推动绿色“新城建”建设体系

以"新城建" 对接"新基建",助力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安全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按照“点-线-面-体”推进城市的绿色建设:

一是打造绿色智能建筑产业体系:对接我国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和美丽宜居城乡等重大需求,按照“绿色低碳、数字赋能、平台生态”的理念,围绕建筑的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打造绿色建筑发展体系。并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性软件与数据平台、集成建造平台,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二是绿色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包括园区、城市片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建筑整体节能减排、降碳升级改造。如:新能源基础设施、建筑节能改造、污水站下沉式改造、环境卫生、园林景观、道路桥梁、绿色城市管网、市政给排水、城市亮化工程……的绿色化升级。

三是搭建绿色建设运营平台。基于时空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孪生数据模型”,形成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实现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和数据贯通。通过1)城市智慧规划。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分析城市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情况进行智能诊断,并基于可视化的规划一张图辅助模型系统,实现多种规划协同编制、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真正实现多规合一。2)打造设计生产协同平台、数字工程建设平台、智慧项目管理平台和数字化全过程咨询,围绕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打造数字工程建设。系列的数字化平台打通建筑工程的“各业务孤岛”,采用集成技术,打造高品质建设工程。

四是构建数字孪生城市。通过BIM+3DGIS+IOT等技术构建的时空一体化云平台,叠加、集成和融合城市和园区的地理信息数据、区域能源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及水、电、交通、综合管廊设施运行状况数据,形成城市的全要素的“数据中台”,赋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应急和智慧管廊建设,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创新智慧物业、数字社区、智慧停车场、智慧楼宇等应用场景,为居民提供现代化智能化生活环境。

三、形成绿色运营体系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让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成为有价之宝,实现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可度量,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下的高颜值生态环境与高水平经济发展:

一是打造绿色生态运营:以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为核心,导入生态林种植、土壤复垦、矿山修复、流域治理、湿地生态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生态城市治理服务中心。并围绕绿色产品、绿色资产、生态项目的评估与交易,打造生态产品监测中心、生态产品核算中心、绿色生态评价中心、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绿色平台运营中心等绿色资产运营服务平台,引入行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交易机构,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绿色资产运营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构建。

二是推动城市能碳运营。1)打造绿色区域能源体系。依托AIoT技术,构建智慧区域能源系统,以数字科技创新驱动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清洁化和低碳化。围绕企业、建筑、园区和城市等不同层次的综合能源需求,从“全生寿命周期”实现节能减排与能效提升,通过绿色企业、绿色建设工程、智慧低碳社区、零碳园区、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打造成为城市的双碳科技运营中枢。打造市域能碳综合运营中心:通过建设低碳云账户平台,利用能耗在线采集系统,实时在线采集产业园区、医院学校、大型公建及交通、农业等各类能耗数据,形成企业能源消费种类、消费量的精准画像,并从能源消费推算企业碳排放,实现 碳排放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重点行业碳指数,形成“降碳、节能”标准,行业对标,按照“红、黄、蓝、绿”精准管控。在县域成立低碳工业云账户数据中心,形成低碳县域驾驶舱。

三是建设绿色低碳/零碳园区。对城市重点园区做用能设计,设备新建新增,优化用能结构,对能源的输入输出进行监测、三联供、建能源岛,达到区域能源的调节,探索推广零碳排放区建设模式。搭建能效服务子平台、虚拟电厂子平台、需求响应子平台、专业运维子平台、能效评估子平台、储能用能子平台,并形成园区内企业能源消费种类、消费量的精准画像,并从能源消费推算企业碳排放,实现碳排放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重点行业碳指数,形成“降碳、节能”标准,行业对标,按照“红、黄、蓝、绿”精准管控。并打造“能碳双控”管理平台实时盘查企业全价值链碳排放数据,打通各项数据申报,持续跟踪自身能耗及节能项目,一键采购绿电、绿证,连接碳市场,并结合能源管理降耗减碳,实现碳中和闭环。

总之,通过“产业育城+ EOD+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的集成创新发展模式,将科学统筹生态治理、经济发展与产业空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城经济”和“市经济”动态平衡,构建“港产城人”融合的发展新生态,实现区域的产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