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城市设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英、美、日等西方设计师带着其既有的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经验来到中国,伴随着中国新城建设高潮期,一个又一个“高大上”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案被植入中国大地,让这些拔地而起的现代城市越来越趋同,放眼望去,中国传统城市的山水格局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中国传统的城市肌理日渐消失,记忆中的城市风貌化为碎片难觅踪迹。然而近几年,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要求日渐突显。要打造中国城市的个性形象名片,已迫切地将城市设计工作推上城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
泛华集团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线实践者,本着为城市创造价值的理念,始终坚持创新城市发展路径,通过顶层设计破题区域发展的核心关键,并以系统规划为蓝图,统筹区域战略、产业、空间、重大项目和投融资,谋划区域的长远发展;泛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城市设计团队突破传统规划思维,以深刻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路径、超前的智慧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系统的产业研究、扎实的设计业务能力为基础,把握独有的中国特色城市设计任务,将泛华多年操作系统规划的实践经验延伸到城市设计领域,开启了以系统思维创新城市设计的新篇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的高端定制”。
回顾经典案例看一看系统思维如何令这个并非法定规划的城市设计“法宝”来助推城市转型发展。
经典案例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地处武汉市西南三环,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达2900亿元,稳居中部国家级开发区第一,已成为武汉工业的重要板块之一,积极应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肩负发展重任,武汉经开区在处于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前谋划智慧生态城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承提着推动“中国车都”向“智造之都”迈进的重任,如何创造一个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来实现发展路径的创新,带着这一命题,我们的团队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看点一:系统思维的创新基因
以多年的系统规划经验为依托,突破现有规划体系,提出将战略产业规划、智慧城市技术方案、生态指标体系构建与城市设计进行集成。站在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运营的视角下,从立项之初就说服业主,以此创新的手法来形成一体化方案,技术成果作为未来执行新城发展优化的管理依据。通过为客户创造性地制定出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避免城市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脱节导致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避免局部优化,提供一个统一框架,精准地引导武汉经开区建设国家智慧产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实践。特别是在智慧生态城建设初期的实施决策和开发引导上少走弯路。
看点二:多规和多专题协同的方案集成
突破传统规划编制组织手段,让多方专家和研究团队形成一个设计共同体,共同实地调研、共同头脑风暴、共同撰写报告,这些专业人员有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学等知识背景,这些人中间包括中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的各领域专家,让经济师、规划师、建筑师、项目策划师、信息化工程师等都能共同为这一个城市出谋划策,通过多专业多学科背景的多国跨领域专家协同工作,保障了成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在政策文件和先进城市规划理念的指引下,将武汉经开区现有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项规划方案进行整合,协调规划之间的矛盾,制定出符合政策要求、具备战略高度和科学性、可行性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生态发展规划体系的构建,将城市的智慧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通过空间规划落实城市功能,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法最终塑造未来城市形象,并以此为引导形成城市各类详细规划的纲领性成果导则。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使得城市的经济、资源、空间要素在同一个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有效协同,科学安排开发建设,整个设计方案一气呵成。
看点三:超大尺度且控规深度的技术难题
超越常规的城市设计尺度,解决在80平方公里的城市尺度上完成控规深度城市设计的技术难题。结合经开区发展现状,尊重浅山水网形成的自然肌理,注重城市建设的社会性、经济性的平衡,以“微城发展”的创新理念统领全局,通过设计公共服务复合、特色功能明确、充满活力的“微”城市组团,解决城市资源分配、实现要素聚集、整体与局部协调发展的问题,出于城市源于自然的美好愿景,突出生态资源禀赋优势,赋予整个城市“生长在绿叶上”的主题,山连水脉,天然和人工绿带交织延伸,使得各“微城”之间形成绿色的纽带紧密相联,创造未来城市更和谐更便捷更开放的生活生产创意空间。
贯彻先进的设计理念,落实智慧产业发展方向,完成城市生态框架、城市整体结构、功能分区、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系统、景观绿化系统等城市框架的搭建,控制城市的开放空间和特色空间,划分开发强度分区,划定生态控制线,明确智慧城市地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安排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对城市开发建设指标进行整体测算,量体裁衣定制符合本区域未来发展供需均衡的城市空间。考虑到实现国际先进理念与国内实操的对接转化,把握整个与局部的关系,最终通过引导性指标与控制性指标综合应对政策定向与定量落实的操作方案。
历经7个月,我们从一张白纸到完成“一座城”的设计,这期间凝结了无数泛华人的智慧与心血,如今,这座城已破壳而出,我们仍在提供着伴随服务,可以预见,长江畔军山下,全球顶尖智慧产业汇聚,一座源自智慧基因的未来之城生动而美好。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未来城市将越来越我地融入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全球城市将更加强调集聚效应与功能复合,未来的城市设计要更加注重考虑城市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趋势,如何打造技术与产业创新的集聚地,城市空间设计更加关注空间品质和生活方式的提升,更加关注历史传承和城市魅力的塑造。城市设计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区域位置、自然禀赋、功能定位、产业特点出发,系统定制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的街道肌理、建筑空间、景观风貌,通过系统性设计,避免碎片化的城市印象。从根本上通过理念创新,发展路径创新来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新产业注入,形成城市内升动力。
如果说传统的以空间美学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设计为1.0版,那么泛华系统思维下的系统城市设计集成了城市的各种要素,为城市设计注入了灵魂和内涵,可以称之为2.0版,未来,泛华系统城市设计将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将使终极蓝图式的城市设计变为可以持续动态管理的城市三维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城市地上、地下各类要素,如街道、广场、公共空间、各类建筑、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等,这些要素可与城市智慧系统相结合,形成智慧化的系统城市设计,我们称之为泛华系统城市设计3.0版。
泛华的城市设计在梦想与现实间寻求平衡,在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这些设计重内涵看品质,可操作可执行、可动态管理,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泛华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