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关于泛华 > 泛华观点
让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
发布时间:2016-12-11  浏览次数:5841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城乡居住条件等方面大幅改善,但我国人多地少且人均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一开始就与自然生态产生较激烈的冲突。尤其是过去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几年中,人口的大规模区域流动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造成了十分明显的生态冲击和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强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型城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已经进入破解深层矛盾的关键期,它的增长方式迫切需要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过渡,速度型向效益型过渡,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过渡、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驱动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如何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积极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态化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构建新型城镇化价值体系

  通过构建四层结构、四化融合、四生互动的新型城镇化价值体系,用系统思维的理念,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智慧发展、智慧建设、智慧运营和管理。

构建四层结构新型城镇化体系

  站在中心城市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通过流域水治理等综合的生态建设手段打造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中心区、以县域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聚集区、以镇域经济为主的特色镇、以美丽乡村为主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建立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并实现四层结构做到有机结合,引领新型城镇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避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因区域发展不协调、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等区域发展不经济造成的生态损耗。

推动新型城镇的四化融合发展

  实现以工业化为动力,以农业化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新四化”的高度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智慧生态、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四化高度融合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四生”结合

  形成“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的“四生”有机结合,从精神层面、文化价值层面,带动地区的文脉、打通商脉,研究文象、搭建载体,研究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及产业基地,实现宜居、宜业、宜商的产业化体系和新型城镇化的产城融合体系,实现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深度结合。

2.打造区域内生动力,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想真正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过度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阶段,需要从区域顶层设计入手,深入挖掘该区域资源禀赋、产业要素的经济价值、区域价值、战略价值,结合区域大趋势、国家大环境,谋划区域创新发展路径、寻找动力源、培育新载体、打造增长极,推动地区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功能优势、价值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链群,通过全产业要素的集聚带动区域的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通过系统性规划研究和结构性金融运作策略,把资源、资产、资本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3.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的有机融合的过程,通过构建地上(产业内容)地下(载体)的全角度解决方案,即“城经济”和“市经济”有机结合,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中,形成全产业要素聚集带来的巨大推力,用信息化的手段,形成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及集聚,推进新型城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实现新型城镇的生态文明建设。

  在“市经济”发展上从系统规划入手,建立结构化金融体系,导入产业集群,要走一条第三产业带动“312”或“321”产业发展路径。即挖掘区域资源,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打造要素市场,有效解决市场销售及产销环节中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带动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的“312”产业路径,而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可以走一条“321”的产业路径,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在“城经济”建设用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通过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打造,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关注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彼此之间的协同。

4.创新新型城镇化运营和效能问题,实现生态文明的持续优化

  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产业+金融+科技+人才+互联网+土地”六大要素的有机复合。在招商引资上,先规划再招商,通过塑造地区投资概念,把概念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项目集群,再把项目集群变成投资品,把投资品再落实,建立一个全民招商的氛围,创造项目孵化器,改变偶然招商为持续招商、战略招商、项目孵化器招商,使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保持健康的发展方向,并随着规模的扩大,产生经济效应和规模效应。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破题上,通过开发性金融、产业基金、产城融合的PPP等创新金融模式,实现城市的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做好城市的投资运营。

  新型城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应新型城镇化创新模式为旗帜,以项目孵化器为抓手,以构建生态发展联盟为平台,以产业为支点,以创新金融手段为翅膀,以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分工、业务合作、重构该地区的商业生态圈和价值链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