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我国城镇化主体空间形态,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实现城市群协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满足中小城市互动等都离不开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尤其是在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中,人口和功能由单一城市向城市群扩散,区域轨道将发挥关键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建设尚未有效协同,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升级,泛华集团总结上百个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出通过多维轨道交通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 以轨道交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1.构建多维轨道交通体系
当前我国的轨道交通体系主要为“铁路+城市轨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人口集散需求,但是,不能实现城市功能与轨道交通结合,也难以满足城市群的有效联系和互动。迫切需要构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区域快线、地铁、轻轨、旅游轨道等多维轨道交通体系,整合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系统,突出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组合、功能有序和分工协调,最大程度实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轨道交通在完善城市群之间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城市群内部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主体功能,促进城市群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加速自由流动、汇集与扩散,完善区际联系、强化城市群间与城市群一体化、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关系,引领和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轨道交通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
对于多维轨道交通体系的构建,在城市群间用国家铁路干线连接,城市圈内众多卫星城市(小城镇)用城际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接驳,城 区、城镇化之间用城市规划交通连接,县域经济或是特色小镇、景区内部用有轨电车、观光火车等连接,配合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城市导向,引导城市市区、郊区的土地利用及二次开发,在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内以TOD的土地开发模式高密度的建设住宅区、商业区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城际铁路、高铁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打造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逐级拓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形成即区域中心——郊区——卫星城——城镇,配合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通过轨道交通配合可以实现四层结构间要素流动、分工合作提供交流、沟通的空间,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将城市群和城市连接起来,将周边的城乡连接起来。
3.推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应与城市功能打造、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轨道串联重要城市节点、发展轴形成,通过轨道交通引导下TOD 发展模式,站点密度高的区域,沿轨道轴线连续性扩展的城市核心区,站间距离较大,则形成了高密度点状扩展的新城镇群。促进轨道交通沿线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高密度、高效率的土地空间一体化开发和土地的集约利用,为中小城市提供新产业平台,吸引中心城区的重叠产业和功能,实现其高密度集聚中空间运行效能的提高;通过中小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实现城市中心区转移产业(新培育产业)在中小城市的外延扩张,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产业功能的成长。
二、 全产业要素聚集推动轨道交通建设
1.系统思维引领轨道交通规划
用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加强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协调,实现轨道交通规划与战略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实现对人口、就业岗位布局的引导和对区域中心体系的匹配,并控制预留出轨道交通实施空间。
促进轨道交通规划与沿线用地开发规划整合,推动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影响范围内土地开发统筹规划,推动轨道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开发设施一体化建设,利用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弥补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成本,实现投资与收益平衡,推动交通、战略、产业、空间、建设、运营的有机结合。
2.实现交通、产业、空间的有机结合
在新型城镇化多元发展诉求下,轨道交通不能仅仅做为运输服务功能,不能就“轨道”而论“轨道”,必须和产业经济规律和空间发展逻辑紧密联系,协调好交通、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关系,实现轨道交通价值的拓展延伸。重点研究好“交通、产业、土地、空间、金融”全产业要素协同作用过程及内在作用肌理,结合发展趋势条件,以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功能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对于区域、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支撑。
3.创新金融发展模式
轨道交通应走出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挖掘交通系统对于城镇资源引导配置的综合效益。
创新投融资模式,以战略、产业、空间、重点项目为引导,以去土地财政化的融资模式 创新为目标,通过项目打包、融资主体、融资方式、体制机制等的创新实现投融资的创新。通过开发性金融、产业基金、产城融合的PPP等创新金融模式,提供投资资效率,拓展投融资渠道。
延伸轨道交通价值链,通过布局统筹、设施协调、服务整合,激发轨道交通发展的价值链,采用 “轨道+物业”、“轨道+社区”等方式进行跨界整合,分享土地溢价和地产经营收益,降低外部成本、增加内部收益。
三、 铜陵市大通镇通过轨道交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
铜陵市大通镇是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是进出皖南旅游区的枢纽和重要通道,在生态资源、区域交通、历史人文、产业基础方面都较为突出,周边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等多个旅游景区,但是大通镇突出的特色资源、发展基础并没有和周边区域有效联动,形成发展的共振。
1.以多维轨道交通体系整合区域资源
基于此,泛华集团提出通过构建区域内以高铁、城际、轻轨为主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可将区域内各景点串珠成链,实现区域内多个旅游产业功能区的紧密互动与高效运转。提出结合安徽省轨道交通规划以及大通镇区域现状,修建铜九黄城际铁路,自铜陵北站引出,经过南部城区,再到大通镇,通过九华山机场换乘站,向南可达九华山、黄山风景区以及西递、宏村等皖南风景点,向西与池州市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可达天柱山风景区。随着区域内各景区差异化、精品化、个性化旅游产品的打造,以轨道交通通道有机联系的各片区之间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有望联手打造为具有浓郁徽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以轨道交通借势周边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而且通过轨道交通的链接,铜陵境内的大通镇、市区、西湖湿地、传统村落等旅游项目的打造可借势九华山和黄山等著名景区,吸引客群市场,从文化的角度深挖具有复合开发价值和综合潜力的特色资源,构建特色产业+旅游的“双引擎”产业体系,促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多要素高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最终实现区域价值提升与特色小镇打造相结合的系统化的竞争发展优势。
3.以轨道交通为纽带构建城镇化体系
通过周边景区旅游的“搬运”功能,将在大通镇形成大规模外来游客的聚集,游客聚集后形成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样化的消费结构,由此形成消费产业的聚集,进而产生对小镇居住、交通、金融、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构建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双引擎的产业体系,以大量就业人口及消费力的聚集为动力,以快速交通通道为纽带,推进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土地与景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的经济走廊,最终带动沿线城区、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集约发展和融合发展。
结束语
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发挥轨道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层城镇化体系,以轨道交通串联的城市群内不同层级城镇,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优化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土地集约化开发、带动沿线土地增值等作用,从而,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过渡,速度型向效益型过渡,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过渡,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驱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