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关于泛华 > 泛华观点
区域中心城市撬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开发
发布时间:2017-03-20  浏览次数:7741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从十八大的“五位一体”、 “新四化”,到新届政府的“精准扶贫”,标志着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开启了一个通过“民富”实现“国强” 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李克强在介绍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表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7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 


        然而,贫困地区的发展往往受多种条件的制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而又极具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课题,需要国家、企业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探寻落后地区的破题路径。泛华集团从城市建设实践的角度对大别山地区的发展进行审视和思考,并试图探索形成一种区域发展的战略范式,《撬动大别山 - 智慧农业谷与中心城市引领下的扶贫开发模式探索》,推动我国扶贫开发由“点”向“面”,由“投资拉动型”扶贫向“创新驱动型”,由发展“自然经济”向注重“科技创业”转变的扶贫方式转变。对我国其它扶贫片区的发展模式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现状与形势 


        大别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集革命老区、粮食主产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主战场中人口规模和密度最大的片区。涵盖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36个县(市),其中有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7个革命老区县、23个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大别山区扶贫对象规模大,农户增收渠道单一;人地矛盾突出,矿产资源匮乏;洪涝干旱危害大,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滞后。作为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发展难度大、制约因素多,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思路和多视角的战略破题。 


        基于对落后地区发展理论及经验的借鉴,结合大别山扶贫片区发展的现实条件,泛华认为通过推广区域中心城市先进开发模式带动整体脱贫,在战略价值、发展动力、功能打造三个方面的战略破题,并实施以“扬长、补短、抓关键”为核心理念的结构性战略路径。 


二、策略与方案 


(一)区域中心城市开发模式带动整体脱贫 


        在现有的经济基础、劳动力资源、区位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下,大别山贫困地区难以通过均衡的发展的模式实现区域范围内共同的脱贫致富,而应采取抓住关键点,中心突破,示范带动的模式,力争实现以点带面的最终结果。因此,打造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大别山区区域统筹的重要任务。 


        在具备丰富的资源要素的前提下,建设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提振区域中心城市的农牧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功能。中心城市应将区域范围内相关资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加工,在此基础上,提升农牧产品附加值,推动当地农业产品特色化、差异化,不断提高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农牧产品结算中心,精深加工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周边县市应逐渐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产品种养殖结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大别山区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内部发展的扶贫政策实验区、特色产业先导区、城乡统筹示范区。


        在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探索中心城市战略高地和功能高点的建设途径;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产业及配套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商贸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 


(二)“扬长、补短、抓关键”的战略路径 


1.“扬长” 


        扬长战略的本质就是把握并发挥大别山扶贫片区发展的核心优势。大别山地区的主要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区位交通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农林特产资源丰富、文化旅游资丰富,等。因此,“扬长战略”的重点在于突出大别山地区的生态特色、农业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的核心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集中力量打造大别山地区生态品牌、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走生态型发展路径是大别山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借助国家对大别山扶贫片区的战略推动,强化区域资源的整合,强化区域发展的合力,解决跨区域合作的关键问题。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区。建设以农业科技、农产品品牌及现代流通服务为引领,以农业组织经营主体创新为基础,以基地、园区、市场、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大力推行林药、林果、林茶等生态经济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和高效经济林;推动以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特色板块农业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经济区域,树立大别山特色产业品牌,形成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 


        三是强化大别山区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旅游经济圈。有效整合大别山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梳理完善区域旅游服务体系,提升大别山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将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区域结构化的城镇功能体系建设相结合,共同编制大别山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建设大别山旅游交通网络,设计大别山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放旅游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产品共推、合作共赢”。 


2.“补短” 


        大别山区多数市县地处山区或淮泛区,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且山多田少,可用土地资源短缺,发展先天条件不足,经济基础弱,现有产业水平低;人力资源缺,创新动力弱;思想不解放,创新意识淡薄、发展活力不足。长期求稳、保守、怕乱的思想意识,导致体制创新不足、发展出路不畅。 


        因此,“补短”的重点在于“主导工业补齐、农村改革助力、科技创新支撑、基础配套保障”四个方面: 


        “主导工业补齐”重点在于补齐区域产业结构的缺陷,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主导工业补齐”不是以正常的工业化路径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发展。而是在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引领,在中心城市发展与区域特色资源开发相配套的新型工业,进而避免区域在现代农业及相关资源开发产业中出现短板,进而影响区域特色产业体系的构建。“工业补齐”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产品深加工及产业配套,发展食品工业、生物医药、服装纺织等;二是强化部分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的精细开发;三是强化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如种子工程、物联网应用、应急救援等。四是发展配套性工业。 


        “农村改革助力”重点在于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以及新型农业组织示范工程。一方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土地整治及迁村并点工程,减少偏远山区、库区的居住人口,集中建设重点镇及特色村镇,实施产业扶贫、以工代赈工程,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降低扶贫难度并缩小基础设施建设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对人口空心化严重地区及特色经济发达地区,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模式和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激发农业发展主体活力、提高特色村镇的产业经济动力,构建大别山地区新型村镇结构体系。 


        “科技创新支撑”重点需要强化大别山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特别要构建支撑特色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使大别山的主导产业走上科技提升、创新驱动的道路。具体策略包括建设科技园区、高校试验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推行“借脑兴业”计划,通过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特聘专家”模式,为项目推进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推行柔性引才模式,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所需人才;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大力发展本地职业教育;重塑“乡贤文化”,鼓励外地本籍优秀人才回家乡创业就业。 


        “基础配套保障”重点强化大别山区的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包括村级的道路交通,新农村建设的水电气及基础信息化工程,中心城市的卫生、教育、医疗及文化娱乐的配套功能。 


3.“抓关键” 


        “抓关键”是指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把握区域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功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及政策措施的重点。大别山扶贫片区的发展在于以下几个关键: 


        一是实施增长极战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抓住空间格局的关键。国家在这个经济板块中布局了8个区域经济中心,而在这些区域中心城市中,能够面向中部乃至全国范围,并能对大别山地区实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和强化重点功能的中心城市最为重要。 


        二是实施功能区战略,打造重点园区景区,抓住发展载体的关键。根据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及配套工业的创新发展要求,规划布局高效农业示范园、新型工业聚集区、现代商贸物流园、旅游功能区及总部经济区等重点产业和市场载体。实现吸引外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引领区域发展的结构性支撑作用。 


        三是实施政策特许战略,探索农村发展模式,抓住政策破题的关键。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及资金扶持。特别是争取在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乡户籍制度、农业金融及农业合作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政策和先行先试权。在财政政策方面,力争增加对大别山区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补偿的投入,以及财政扶贫资金等专项扶持资金的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扶持力度。 


        四是实施区域协同战略,搭建合作发展平台,抓住区域统筹的关键。大别山地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各县市资源禀赋趋同,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功能层次不高、同质化严重,为此,在特色农业及文化旅游等方面强化区域的统筹规划与资源共享,建立鄂豫皖三省之间的相互沟通协作机制及三省政府联席工作机制,本着“协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就体制改革与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分工与协作、资源整合、市场开放、基础设施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事项,进行统筹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 


        五是实施生态环保战略,制定生态环保措施,抓住绿色发展的关键。落后地区的发展最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别山地区的绿色发展需要制定生态环保战略、进行更细的功能区划分、设立环境保护标准及资源开发过程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则。


        在落后地区总体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打破行政区划,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发展布局,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充分借助外力和周边产业结构高级化地区的生产要素,以中心城市引领,通过“扬长、补短、抓关键”三大战略举措,集中力量打造自身比较优势产业的高阶化链条功能,实现区域整体脱贫。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