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观点 | 近阶段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803

我国正处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战略正在从不同层面改变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态、产业结构及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走向。同时,在新冠疫情叠加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处于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期,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机遇。

一方面,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成为必然要求。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下半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释放出旺盛的内需潜力和蓬勃的发展动能,构建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成为质量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另一方面,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下半场,乡村振兴成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路径。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抓手的城乡关系是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由点及面、以点带面的城乡融合过程。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带动的一二三融合发展示范,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成为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必然承载的重要使命。

第三方面,互联网经济也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正从后台进入主场,数字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数字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新基建正快速推动着新业态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主战场。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落实好生态文明战略、“双碳”目标及数字化转型升级,坚持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新动能塑造,打造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新生态,成为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县域和地级市等中小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也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战略基石。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创新为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动能,绿色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方向和发展模式的重要指引。

但近阶段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和内在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活力缺乏、市场主体信心不强、新经济新产业新要素创新能力匮乏等共性痛点问题。同时,面对三个“下半场”叠加数字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压力大、防疫支出大,导致地方政府目前主动发力的意愿不是很强,市场主体预期低迷、信心不足、经营仍比较困难。

从要素层面上看,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边际产出都在下降;从主导产业增长逻辑上看,粗放式、规模化、高速扩张型发展时期的规律、模式、经验,已经不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以房地产—银行—土地财政为核心的增长逻辑已难以为继,围绕土地财政支撑下的招商引资模式也已走到末路;而数字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真正潜在增长能力尚未充分释放,数据配置新要素效率仍有巨大改善空间。

(三)开发性金融理念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方向

为应对近阶段发展形势和瓶颈,国家密集出台各项政策刺激和拉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国常会多次强调“充分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的关键作用,改善投资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并形成有效投资和项目落地。

我们认为,近阶段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数字经济等重大国家战略集成应用、融合创新,充分做好数字引领、绿色协同、城乡融合、多维联动。因此,用好用足开发性金融理念和工具,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站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项目思维有机结合,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选好突破方向和发力点。

1、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数字转型升级,策划投资产业创新型新基建项目。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于特色产业生态以及产业动能的构建,以数字化技术与特色主导产业融合,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赋予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能力,从而策划出特色主导产业、数字、空间融合的新基建项目,列入国家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储备库。重点策划投资城市元宇宙数字会客厅、数字资产交易(文创、知识产权、金融、产业、时空等)大数据中心、区域性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特色产业数字赋能平台、城市元宇宙创新应用中心、元宇宙职业培训学院、城市元宇宙招商中心等项目集群,建立从特色产业应用场景、产业数字平台赋能到新型数据基础支撑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型新基建项目,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治理化,重塑地方产业生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2、围绕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构建融合型基础设施(新城建)运营项目。

新城建聚焦城市建设、市政服务、社区建设等领域,为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围绕着区域能源、市政环卫、综合管廊、城市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城市CIM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传感设备等技术和传统的市政设施融合形成融合基建,建立虚拟与物理一体化的全面感知网络,建设智慧管廊、数字城市管网、数字桥梁、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环卫、智慧区域能源等,积累城市基础设施的大数据,把基础设施升级为城市数字运营平台,形成城市运行监测、城市管廊运营、水体监测、应急安全等系列的运营服务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重点导入元宇宙+城市客厅、城市数字体检中心、数字设计建造中心、区域能碳综合运营中心、智慧海绵城市运营中心、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元宇宙+新城建大数据中台等建设项目,通过加快推进新城建项目落地实施,反向拉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链式发展,增加有效投资,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3、围绕产业绿色发展与区域生态绿色低碳,开展全域绿色生态建设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区域发展围绕产业绿色发展与区域生态绿色低碳,创新EOD模式、绿色金融债券、气候投融资等,通过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海绵城市、生态水网、绿色能源系统等重塑区域生态基底和生态系统,并按照集约化的理念,进行土地综合利用,基础设施改造,营造绿色发展空间,构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系统基座。重点围绕区域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及特色产业等,包装策划生态导向下的生态修复项目、环境治理项目、产业发展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等,导入生态城市治理服务中心、生态产品监测中心、生态产品核算中心、绿色生态评价中心、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智慧低碳社区建设工程、零碳园区改造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城市能碳管理指挥中心和区域能碳交易中心等,统筹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及绿色金融等资金,通过生态资源产品化、生态功能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价值转化方式,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强弱项补短板领域,布局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是有效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四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形势下,重点在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齐头并进、适度超前。一是强化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项目,目的切实提高民众的便利性;二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应急设施等;三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强化水利、交通、医疗、环保生态、宽带网络等方面的投资,支撑特色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为农民创造更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四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海绵城市、矿山治理、园区废水处理、河湖缓冲带建设、数字岩土工程、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建设、农田退水与地表径流净化工程等。五是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并进,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以新城建链接新基建、新基建促进新城建,形成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新机制。

(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加快推动开发性金融理念和工具,不仅有利于对冲疫情影响、稳住经济大盘、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还能够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但区别于财政支持和商业金融模式,开发性金融是依托国家信用、以中长期投融资和市场化方式支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金融形态,优势是连接政府与市场,在市场发育不足的领域培育市场、完善制度,需要以市场化方式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1、加强项目谋划、策划、包装、储备,入选国家开发性金融备选项目清单。站在在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发展的新角度,结合区域大趋势、国家大环境,谋划区域创新发展路径、寻找动力源、培育新载体、打造增长极。重点以地方特色主导产业为核心,以EOD、绿色金融债券、气候投融资等为指引,通过数字驱动提升要素配置能力、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引领新产业动能构建,面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三大重点领域,谋划策划产业新基建、新城建、数据基础设施、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基地等新型产业集群项目,形成足够多的备选项目清单,吸引品牌强、渠道广、影响力高的产业公司与政府平台公司共同合作,有效承载国家战略红利、政策红利、资金红利。

2、构建结构化金融体系,精准滴灌重点建设项目。以开发性金融理念为牵引,构建结构化金融体系,搭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源。统筹运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联动政府专项债、商业金融、绿色金融等资金,针对数字新基建、新城建等项目,积极申请EOD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全域海绵城市、国家农业一二三产业示范园区等获取国开行、农发行等开发性金融支持;同时鼓励各地政府建立城市更新基金和基础设施信托基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系统的融资支撑。构建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等生态化组合的金融体,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项目体系和渠道,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加速器”“放大器”“稳定器”作用,持续深入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3、搭建产业生态平台,助力产业招商运营,支撑项目收益平衡。围绕开发性金融理念支持的重点项目、重点业态,搭建产业生态服务平台,构建规划招商、系统招商、生态招商、数字招商新模式,创造项目孵化器,改变偶然招商为持续招商、战略招商、项目孵化器招商;通过塑造地区投资概念,把概念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项目集群,再把项目集群变成投资品,通过政府投资重资产支撑轻资产运营,通过高效运营产生持续“运营现金流”,从而实现“前轻后重”模式,将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同时,整合国家相关政策、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产业联盟等资源,构建甲乙丙丁+政府的产业生态圈。通过政策创新、公共服务提升、体制机制创新、营商环境优化,打造热土效应和洼地效应,设计不同的运营模式和融资体系,实现投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

4、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开发性金融理念工具支持项目落地实施。

在各地都能看到开发性金融理念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加速应用的蓬勃景象,开发性金融在自身创新融资模式的同时,也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政府主动作为能力、撬动更多金融资源。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项目思维、创新思维统筹投融资模式创新,解决区域“造血”功能;以融合发展创新、实施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示范项目,提升区域投资价值;实施运营体系下公共财政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分工互补,推动开发性金融与绿色金融及其他商业金融的共生如探索通过银团贷款、“融资+担保+贴息”等多种方式带动商业性金融参与进来,将开发性金融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与商业性金融的服务优势、网络优势结合,共同支持新基建。围绕特色产业数据湖,制定数据应用特许权利,为产业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奠定应用基础。创新产业经营模式,推动产业经营模式逐步向集约化转型升级。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