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税收贡献多、就业容量大,牵动多行业发展。但目前也面临水平还不高,建设周期较长、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及生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紧紧抓住我国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和产业园区的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支柱产业,对推动建筑业升级,实现我国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意义重大。
应积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通过设计引领、科技支撑打通建造、制造,拓展设计、科研、生产、运输、装配全产业链,实施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工程,支持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形成建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顺应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建筑全产业链和建筑全生命周期场景积极拓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应用,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可视化。并围绕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生态治理、产业园区转型等核心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打造N类建筑现代化产业现代基地,形成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市政环卫、水生态、区域能源等细分产业集群,构建建筑产业现代体系,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动能。
二、 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
(一)设计引领,科技支撑,打通建造、制造,构建建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突出设计引领,积极提升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能级,开展全生命周期建筑设计,并加大科技创新在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渗透。
通过设计引领、科技支撑,打通建造与制造,构建“设计协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制造-装配式装修-智慧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创新工程总承包、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等系统化、集成化的产业组织模式;形成设计、科研、生产、施工、运营全流程融合一体的建造新模式 。
(二)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形成数实融合的建筑产业经济体
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围绕建筑产业上下游企业需求,聚合“技术+数字+品牌+金融+人才+绿色”等要素,帮助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业务转型、项目对接、资源共享、金融支撑等多个领域形成“市场经营、项目管理、生产协同、集采平台、知识管理、共享服务”赋能,通过“点-线-面-体”构筑数实融合的建筑产业新经济体。
“点”——赋能企业和项目的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发展。通过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企业提供市场、科技、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赋能。打通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形成面向建筑业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的应用体系,有效支撑建筑业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提升企业项目管理和建设水平,帮助企业在做精做专的同时做大做强,提升经营竞争力。
“线”——推动建筑全产业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融合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整合汇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资源,贯穿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以协作、赋能、共生将建筑企业、项目聚合在一起。并围绕建筑全产业链和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场景积极拓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应用,辐射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可视化,提升全产业链、供应链运营效率,助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与建筑全产链深度融合发展。
“面”——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面向建筑产业的资源组织与配置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配置,重构价值链,打通供应链,整合产业链,形成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虚拟产业集群”。
“体”——打造线上线下的建筑产业园区,重塑地方建筑产业现代化生态。以建筑产业育城中心为载体打造线上线下的建筑产业园区,形成以创新设计为牵引、以数字经济为驱动、以职业教育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能,以资本为助力、以区域交易结算中心为平台的建筑产业发展大脑、赋能中心,打造集创意设计、体验展示、品牌孵化、认证溯源、交易结算、创业孵化、知识产权、金融资本、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数字产业生态综合体。推动建筑产业绿色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塑地方建筑产业现代化生态。
(三)创新应用场景,形成应用示范集成
围绕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生态治理、产业园区升级等核心应用场景,以打造绿色智能的“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园区、好城市”等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换产业”的发展思路,创新应用场景,在各地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以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以应用集成示范拉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总之,通过设计引领、科技支撑,打通建造与制造,形成建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建筑全产业链和建筑全生命周期场景积极拓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应用,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可视化。并围绕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生态治理、产业园区转型等核心应用场景,按照“市场换产业”的发展思路,创新应用示范集成。形成“3+1+1”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
三、 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体系
围绕“3+1+1”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构建“1+N”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体系:按照“一中心辐射N基地”模式,推动各省市建筑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孵化带动N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一)一个建筑产业育城中心
打造建设产业育城中心,构建建筑产业大数据湖、科技创新、检验检测、溯源认证、职业教育、产业金融等创新发展要素,打造绿色建材交易中心、绿色建筑博览中心、建筑产业数字会客厅等大型综合中心,为各地市全产业链发展提供赋能服务、要素服务、配套服务等。
按照“一业、一网、一平台、多基地”的发展模式,围绕各地市建筑产业垂直细分市场,导入设计创新协同中心、数据交互中心、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平台赋能体系,打造绿色建材检测、认证、溯源体系,绿色建材、部品部件供应链体系和数字交易体系,形成建筑产业的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及产业的赋能中心,服务全国、结算在本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数实融合。
(二)N个建筑产业基地
结合各地市资源禀赋和特色,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卓越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制造、智能建造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端建筑现代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重点集群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政府主导的“链长负责制”,发展壮大建设单位、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主的“链主”企业以及重点产业链“链核”企业,打造现代建筑产业集群。
四、 保障体系支撑
(一)构建建筑产业网平台体系
搭建市场经营、项目管理、生产协同、集采平台、知识管理、共享服务平台赋能,构建筑产业网平台体系。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将数据转化为资产,支撑行业管理、产业发展和建设企业转型。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加强技术产品研发、全面提升数据资源掌控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围绕绿色建筑、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水生态、市政环卫、区域能源、智能建造等细分产业,以及住房、建筑业、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村镇建设等领域,打造数据、技术、应用与安全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二)形成多层次试点示范
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3+1+1”体系,形成多层次的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1)试点城市。根据各地建筑产业集群分布特点以及现代建筑创新应用场景,推荐适合的试点城市,打造建筑产业现代试点城市,构建建筑产业现代政策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建立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施工、工业化建造和智慧化运维等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并打造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和创新示范基地,形成智能建造示范项目、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等示范项目。
2)试点园区。建立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将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纳入各地发展规划,优惠供应项目用地、减少审批环节、减免各种税费,积极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支持建材产业集中的区域建成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化基地,为应用住宅产业化和节能技术的项目提供公共配套支持。
3)试点项目。充分积累经验,并以试点项目为抓手申报国家级示范,打造新的试点示范,如“绿色建筑示范基地”、“智能建造应用示范基地”、“绿色智能建造场景应用示范地”(创新)、装配式建筑示范应用项目,以应用示范集成拉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三)创新多元化开发模式
以开发性金融理念为牵引,构建结构化金融体系,搭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源。统筹运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联动政府专项债、商业金融、绿色金融等资金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同时鼓励各地市政府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基金,构建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等生态化组合的金融体系,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四)强化政策创新和引导
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及“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和好城市”为切入点,大力引导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共建筑等政府投资项目中推广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住建、发改、财政、工信、税务、金融等部门要解放思想,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住建部门应抓紧组织研究制定建筑产业现代化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体系;产业化项目和企业,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可通过专项资金奖励、容积率奖励、优先返还墙改基金等方式进行扶持;同时,要强化税收引导作用,对企业开发建设和消费者购买的产业化建筑,给予适当税收减免或优惠。此外,要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优先提供开发贷款、适度放宽负债率限制或降低开发贷款利率,对购买该类型住宅的购房者降低首付要求或降低按揭贷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