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已经进入破解深层矛盾的关键期,国家层面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中小城市作为我国城市群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和基础构架,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军。但是,当前,我国大量中小城市由于产业发展滞后,大量人口净持续流出,城镇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存在着失衡、不匹配等问题,导致基础设施过剩和新型城镇化基础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悖论。按照马克思理论的辩证关系,供给和需求是辩证平衡关系,而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是双向的,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没有有效供给,有效需求就会萎缩;没有有效需求,有效供给无从谈起。只有二者尽可能对称、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应该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泛华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模式,从提供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双向发力,提出用“生命、生态、生产、生活”的“四生”发展理念,构建以区域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研究如何将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实现以工业化为动力,以农业化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真正的四化高度融合。
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泛华•三融小镇
三融小镇是选择有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复合开发价值的名优特产品区域,以结算经济为核心牵引, 区域品牌塑造为重点,构建要素中心、产业聚集区、整合辐射区的“中心+园区+基地”的三圈产业体系,带动区域特色农业、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商贸物流复合发展的“产业与城市、产业与金融、产地与市场”融合发展的主题特色小镇。
三融小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特色产业挖掘,打造出特色农业、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商贸物流复合产业发展体系,三融小镇虽然强调以结算经济为牵引,而非一定强求交易结算功能,它实质是特色挖掘,进行品牌孵化,和地方政府构建行业标准,通过溯源、跟踪、认证、商标赋牌、对特色资源的整合、盘活和价值创新,使区域特色产业既能够形象展示区域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有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经济支柱等要素凝聚而成的区域灵魂。实现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化或政策红利落地,其发展的重点在于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扩大有效需求创造有效供给——泛华•海绵城市3.0体系
海绵城市是“新型城镇化”体系下的重要内容,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样,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及城市发展的城市基础建设发展理念,泛华•海绵城市3.0体系既要关注农田水利、江河湖泊、生态湿地等“城市生态圈”,又要统筹产业、环境、水源、水厂等“城市生产圈”,同时又需要兼顾城市水务、都市产业、市政道路、景观园林、城市复兴等“城市生活圈”。
泛华•海绵城市3.0体系从全社会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入手,对城乡生态、水系、空间、文化、产业、金融、技术等各类城市发展要素的有机统一,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深入认知,是城市文脉的再挖掘,也是城市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的再发展;它从水产业、水文化、水经济、水环境的角度解析城市,利用信息、互联的智慧技术手段,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有效聚集与协同发展,通过有效需求的提供创造了供给,是引导城市经济可持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之一。
中小城市通过打造三融小镇与海绵城市3.0体系,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在产城融合视野下的推进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系统建设的有机融合,其中,三融小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特色产业挖掘打造复合产业体系,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最终带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海绵城市3.0体系是从产业与城建、财税与土地融合的视角,关注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彼此之间的协同,从需求端入手,构建基于全社会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