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中国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举
一、中国勘察设计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2021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行,对很多勘察设计企业的市场经营都带来了影响,不过也应该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保持着有质量、有韧性的增长。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当前疫情常态化、中美关系“脱钩”、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战略,勘察设计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当前国家将重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伴随着快速的增长,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业务形态日益多样化,加之整个行业的形势出现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状况,行业收入在持续增长,但是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同时,做为需求方的业主也需要更加集成化、一体化系统服务,这有迫切需要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打破“孤岛“,进行专业化集成。
可以预计,未来在新一轮调整时期,将来可能会走向业务集成服务商,还有一部分走向特色化高端品牌服务商,更多的会走向平台型服务企业。在这样的新形势之下,首先对整个行业,可能面临着在管理,在资源,在业务这三个维度都要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义。在新时代之下,可能需要对原有的产品服务、客户乃至价值创造的形式,都需要进行重新考虑。对于原来很多习惯的问题,尤其是发展模式和资源到底需要集聚什么样的资源需要进行重新来思考和定位。实际上对所有的勘察设计设计单位在发展模式方面有这样三个倾向,专精特新,业务一体化,多元化。
二、“设计+”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泛华成立于1992年,当时为贯彻小平南巡讲话,建设部设立的第一家工程股份制企业试点,也是探索设计行业改革的一个试点。27年来,泛华一直肩负着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经营模式创新的使命。
众所周知,中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城镇化的发展已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其核心在于城市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产业升级和结构升级。其中,设计在这里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设计是系统解决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源,设计创造新生活、营造新空间、开拓新领域,促进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与高效协同,是城市发展的新产业和新动能。
1、对勘察设计的三层认知
1)从本体论入手来研究设计。设计就是设计,设计可以理解为专业人员、专业设计,专业服务设计到产品设计,各种各样的设计可以叫设计,从本体论角度来说,设计的专业化,它本身是专业活。这个专业活如何做专做精,做得高大上,世界上各种各样从工业产品到民用产品,从建筑到城市都有传世的精品。我们应该怎么把产品做精,做到极致。
2)站在系统论的角度思考设计。无论是工程项目、产品项目还是服务项目,所有项目都有一个寿命周期。以系统论的思维看设计,站在全寿命周期角度,研究构建全景图。所有项目都涉及到三个阶段,即前期策划、构思、概念的提出,到设计的实施,到最后建成。项目落实以后,需要站在用户思维考虑好不好用?怎么用?要帮助用户解决效率和效能问题。所以我们说,如何用系统思维,如何用系统解决方案的思维研究整个产品或者一个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思维来解决方法论,解决产业、产品、项目发展创新,产业升级等。
以系统论的思维看设计,还体现在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谈设计,究竟是站在乙方角度谈设计,还是站在智库的丙方角度谈设计,还是站在甲方的角度谈设计,其实对设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谈造价问题时,站在乙方角度谈设计,可能那就叫造价,那就是成本控制,那就是在谈费用、谈估算、谈成本;站在甲方角度谈设计,那是投资效益,那是投资分析,需要谈的是融资、投入产出等。所以,以什么思维和角色去考虑,结果是不一样的,话语权也是不一样的。
3)站在生态论思考设计。如果从设计本体论上来讲生态论可能就是跨设计,但今天我们想站在一个更高的空间来谈生态!如果站在一个空间的角度、站在区域经济的角度、站在一个城镇化的角度谈生态,那么我们研究的要素就会更多。数字经济的到来,更是把原有的生态打破,生态论最核心的就是连接、共生、共创、共享的无主体、无组织、无边界的生态系统。比如说我们站在一个城市空间角度谈城市化,是需要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在一定的空间内聚集各种经济主体,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流等相关的所有产业聚集,通过生态契约,聚焦多领域、全方位、全要素构建价值,共生共享共创的产业生态系统。
我们要构建的是这样的一个价值扇面:我们本体论是做项目、做专业,靠的是能力和专业技能;做系统其实是在做平台,靠的就是资本、人才、资源整合等赋能的能力;做生态就是需要有认知的能力,什么是认知的能力?那就是重构商业模式的能力、重构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原来我们企业制定战略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谈竞争力,是在行业内找到一个对标企业谈竞争力,但现在我们谈竞争力,要看谁具有更好地为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为城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项目思维这四大思维,为城市创造价值、构建城市发展的全景图以及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全景图,在有中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无中生有的机会。
2、“设计+”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围绕从本体论到系统论到生态论来思考,我们如何创造这样的价值?我们的价值空间在哪里?其实我们价值空间可能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可能在城市复兴更新、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一带一路等,我们的聚焦点可能是新旧动能转换。
那么如何区分新旧动能?就要看投入创新要素的能力。创新要素究竟是什么?可能是数字经济、可能是科创经济、可能是职业教育、可能是新业态、新模式催生的新产业等。从这样的市场分析角度来看,传统的设计单位是不能满足为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路径的。
泛华27年来一直在践行“设计+”的过程,“设计+施工+金融设计+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区域经济设计+未来政治经济发展蓝图……”随着 “+”的过程,我们会发现,业务的复合型越来越强;我们的地位就越来越高;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对接的界面越来越高!我们对接的可能是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甚至到国家领导人。
所以围绕这样的生态,设计在整个城镇化过程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设计在城市发展问题、建设问题、运营问题时都涉及到了,设计帮助城市研究区域经济的战略规划、产业规划问题、推进机制问题、空间治理结构、城市的品牌问题等。设计通过这种牵引、桥梁、纽带的作用,为城市创造价值。
1)设计创新城市发展模式
围绕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县委书记、一委书记,他思考什么问题!他一定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他一定不是原来短缺经济的时候,先搞规划、搞设计、搞施工,赶紧干,多快好省。一夜之间我们所有的设计、所有的施工很多都饱和了!饱和以后干啥?就是研究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结构升级、产业升级的问题。而城市顶层设计,就是破解城市的发展和动力问题;
在城市规划建设体系中,绿色设计和工程设计为城市建设提供建设标准,而智慧城市设计和模式设计能够更好地解决怎样把地方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怎样解决造血机能的问题,即解决金融的问题。其实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这三环的有机结合,这才能带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这样的一个路径图。首先要对城市进行顶层设计,解决战略产业空间的发展问题;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再研究战略产业怎么破解,空间怎么布局,空间怎么找增长极!带动总体规划及控规的合理推进。
2)设计创新城市产业生态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分为成经济和是经济两部分,市经济是什么?是内需。城经济是在座各位搞的一辈子的基本建设。我们从短缺经济到了过剩经济,我们现在不够,还要生机,要搞绿色经济、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节能城市等等。但现在中央可能更关心的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市经济,市经济就是数字经济、科创经济引领产业如何升级、产业生态如何构建的问题。只有把市经济和城经济高度融合,这个城市才有竞争能力。如果把城经济比作载体、空间、硬件,那么市经济解决的就是内容、资金流、信息流、资产、物流、人流的有机结合!再加上与历时文化的结合,真正做到产城人的融合。
其实我们设计既然是创造需求,创造未来的这么一个产业。那就更应该是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在有中生有的基础上创造无中生有的机会!根据城市的自然禀赋、要素禀赋情况来构建这样的一个循环。围绕我们的城市,我们总结了十个要素,即产业、科技、职业教育、人才资本、数字经济,这是我们市经济的内容,还有绿色、交通、土地、资产、品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十大要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其中设计在这里特别起了大的互联互通作用!设计在这起了桥梁纽带作用、转化器作用、牵引作用、龙头作用、魂的作用,设计使城市十大要素更加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实现城市的有机融合、合理配置。
我们把设计参与到城经济和市经济的全过程,设计来重塑城市的灵魂,是促进城与市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设计从城经济角度讲是创意城市空间营造,设计从市经济角度讲,能够赋能城市产业的发展。
3)设计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我们知道传统产业的微笑曲线是科研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由于数字经济的到来,完全可以先解决销售、先解决新零售、先解决卖的问题、市场的问题。再倒逼回来做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所以设计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到来,我们将重塑地方的产业微笑曲线,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战略等,这些都涉及到新旧动能转换。其核心就是怎样投入创新要素,投入新业态、新产业、形成新模式。用数字经济、科创经济引领地区发展。
泛华集团将这些创新要素嫁接在空间之上,全国布局“泛华产业育城中心”,根据地方的主导产业定位,研究地方的新旧动能转换问题。
三、平台赋能推动勘察设计全产业链整合创新
同时在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数字化也正在重新定义勘察设计行业,势必带来行业效率革命。如果说过去的设计只是建筑产业链的一个“节段”,设计的引领性作用不够。而数字时代,以数字设计+为引领,整合“建设方、施工企业、材料商、运维商”等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实现设计育成到工程建设育成,改变生产模式、重构生产关系、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构建平台+产业新生态:
1、搭建云端协同工作平台,构建全过程数字咨询生态。基于BIM、云、大数据集成的平台,将业主、设计团队、总包、分包、监理、设材厂商、生产厂商等各参与方乃至最终建筑使用者连接在一起,以 BIM、 VR、移动等技术为手段,以集成了消费者个性定制信息、不同专业设计信息、深化设计信息、施工建造信息、运维信息的虚拟化模型做为统一载体,实现单个专业内、多个专业间以及多参与方的异地协同设计与互动,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建造和运维模拟运行。形成建筑产品物理参数模型、项目管理过程模型、虚拟施工模型、虚拟运维模型等的“全过程数字化样品”模拟。提前预见并解决设计、施工、运维中出现的问题。以很小的代价和最快速度实现建筑全过程的PDCA 的虚拟执行和优化调整,将后期生产、施工、运维产生的风险与问题前置。
2、打造建筑产业育成平台,形成设计工程总承包生态。从数字设计院“一键导出”数字化图纸、建材信息、虚拟施工模型、工序模型和项目横道图,通过建筑产业育成平台和工程物联网系统建立起工程项目全参与方的泛在连接,各方通过可视化的模型协作协同完成建筑工程的采购、施工、运维,更高效地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
平台提供生产协同、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人才共享、财务共享、合约法务、供应链金融、技术集成等综合服务,并围绕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整合中小建筑企业的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智能家居企业等生态链企业,实现新要素整合、生产线数字化整合、供应链整合,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系统集成。
通过“项目大脑”,将生产对象,生产要素、管理要素等通过各类终端进行链接和实时在线,并对施工生产、商务、技术等管理过程加以优化。实现“设计造价一体化、设计采购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精准控制建筑项目成本,实现建造的全过程、全参与、全专业的协同建造。大幅提升行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四、围绕“双碳”战略拓展新业务赛道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重大战略目标。我们认为 “双碳”战略不仅是能源使用方式变革,更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是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的变革。
而城市作为“双碳”战略实施的主要载体,坚持绿色低碳前提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建立城市能源供给系统、能耗需求管理系统和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全要素区域能源低碳发展体系,以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新动能塑造,以数字化城市运营构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是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未来将重点打造7个主题事业单元,包括:全过程咨询、生态发展、新城建(市政发展)、绿色建筑、数字岩土、区域能源、医疗健康。
积极帮助地方推动绿色新城建投资建设。包括园区、城市片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建筑整体节能减排、降碳升级改造、新能源基础设施、建筑节能改造、污水站下沉式改造、道路桥梁、绿色城市管网、市政给排水、城市亮化工程……的绿色化升级。
按照“绿色低碳、数字赋能、平台生态”的理念,围绕建筑的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打造绿色建筑、绿色低碳社区、零碳园区和绿色低碳城市。
并依托AIoT技术,构建智慧区域能源系统,围绕企业、建筑、园区和城市等不同层次的综合能源需求,从“全生寿命周期”实现节能减排与能效提升,通过绿色企业、绿色建设工程、智慧低碳社区、零碳园区、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打造成为城市的双碳科技运营中枢。
结语:总之,当前我国的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该积极把握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为城市创造价值的角度,从本体论、系统和生态论三个层次构建勘察设计服务体系,通过把握这场数字化变革,以平台思维促进勘察设计全产业链整合创新,重塑产业发展新动能,成为驱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