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关于泛华 > 泛华观点
致泛华城市发展研究院全体人员的一封公开信
发布时间:2016-12-22  浏览次数:11206

 

  2016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最难以忘怀的是和大家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时刻,那是我带着年轻的你们再次创业的感动,欣然提笔就给大家写封信吧。
  泛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战略定位是,为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智库。做为城市发展智库的担当,就应当不断输出城市顶层设计、城市诊断咨询、战略发展建议报告等智库层级的思想研究成果。研究路径和出发点,将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水平和社会作用的价值。因此,科学的思维模式是智库工作者必须练就的本领,熟练掌握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思维方法论,就会使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更希望大家以此都有获得感。
  1、智库工作者要秉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心态;要拥有“山高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道山高月更阔”的状态;保持顿悟与渐修;本体与常无的常态;更要修炼“有而不有,知而不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境界。这是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研究院智库发展目标和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和使命。
  2、智库工作者要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要通达领会各种学科内涵,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机结合;要用哲学方法论的思维,系统思考问题;要不断构建城市区域发展中价值层面、政策制度体系层面、及技术实施层面,构建结构化的、多层级、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杜绝出现专业的片面。
  3、不同界层人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政策与制度决策和执行者更多是从政策效果,政策运行,政策目标,政策修正等角度去做经济,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其目的是进行对策性研究、落实,主要思考重点是政策制度如何执行,其看问题的角度更多地强调操作性。而智库研究者(战略、规划、发展模式)更多的是做规范、理性研究,从理论逻辑前提出发,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做学理、规律分析,更强调学理的完整性,完善性,而对操作、执行、达标成果研究深度不够。我们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两者思维逻辑和诉求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高度、理论性,又要有执行和可操作性。 

  在着手研究之前,我们一定要研究好不同界层人的诉求,才能从不同需求角度,思考问题,研究解决路径的方案,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帮助城市发展需求,创造需求,并能提出系统解决方案。要思考谁是你研究成果的决策者,谁会最关心你的方案。要想办法,激活决策者和研究者碰火花、创思想。在“有中生有”的基础上创造“无中生有”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引发决策者的智慧加咨询规划师的专业思维,共同创造成果。
  4、要写好智库报告,必须“吃透两头,把握中间”。一头是理论,一头是实践,中间是政策、制度、机制创新。一篇好的智库报告应该有:
  深度----理论的深刻性;
  高度----政策的透视性;
  厚度----观点、材料、行文、语气及其结合的体会和积淀;
  浓度----思想的含量;
  纯度----文字的凝练。

  我们要知道,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要从本体论入手,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找到城市面临的问题,影响城市发展的瓶颈,它的比较劣势和比较优势是什么?从而找到未来城市发展的后发优势;
  ----再从认识论入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高度、可实施;
  ----最后再运用方法论,研究路径创新、制度创新,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系统解决方案。
   所以,智库顶层设计报告既要从理论上揭示区域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又要分析政策制度与实践的相关性。做为一种建议报告形式,不能脱离现实发展问题本身高谈理论,而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传导环节,智库建议报告,不可能不进行政策分析。所以,智库建议就是要站在实践,理论,政策三者的交叉点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战略,发展,实践的时空性,政策的操作性,理论的规范性。从这三点出发,才可能有实现的实践价值。
  写智库报告要讲高度和深度。这是报告的内在价值。高度就是从政策上看问题;深度就是从理论上看问题。任何一篇好的报告,都必须具备这两个特点。
  从政策、战略发展模式的视角是一篇智库报告的横坐标,它决定着这篇报告的震撼力;理论的视角是一篇智库报告的纵坐标,决定着智库报告的洞察力。智库报告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角度的开掘。
  5、我希望大家身为城市智库工作者,一定要深刻理解:
  对待区域经济发展,要找准问题的症结和目标。同时,必须考虑可操作性。要知道,在决策者、领导的眼里,任何经济问题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任何一项决策都不仅是一项决策。都要有系统思维解决方案,都要把实现的相关因素,与制约因素综合考虑清楚,进行综合平衡。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理论的科学性,更要考虑在时机,环境,切入点等等方面的操作与实施。
  做为一种思维模式,站在实践,政策,理论的交叉点上思考问题,判断问题,把握问题,不仅是智库的工具,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论。
  政府是改革的设计者,组织者,操作者。顶层设计就需要理论,组织就需要政策,操作就在于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顶层设计是盲目的。从顶层设计角度讲,设计是蓝图,是基本框架,必须对全局和未来的认识与把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没有理论。理论的意义在于对规律的认识。没有理论就没有远见,没有政策分寸就做不到积极而稳妥,没有前者,也就无法正确认识,引导,鼓动实践中的创造。
  没有决策分寸的组织是冒失的。不分解区域发展实践的操作性是瞎出主意,瞎指挥。
  智库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能够突破旧的思维模式的限制和引导,以新的思维方式产生新设想,新方法,并能成功实施,以解决问题的人。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是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综合素质的外化,是驾驭实践活动的本领。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时间投入,智力投入,审美力,学习力,运筹力,体力,情商等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创新能力人的表现在:在理性升华的指导下,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实践化技能。面对新问题具有创新反应能力并产生出新办法;具有预见、创见能力,协同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等,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或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理念,经验做为前提。否则,思维创新就会变成毫无内容与支撑点的空架子。
  智库工作者创新能力首先影响因素不是技术,它的第一要务是思维的跃迁。也就是说智库工作者要从习惯性思维向多元思维方式跃迁:
  只有让人的思维从封闭向开放,从固定向多元,才有助手推动创新行动的发展。
  从一元思维向多元思维的跃迁是突破习惯思维的好的途径。多元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以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主见-----实践-----灼见----创建----远见。
  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式,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在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运用新方法迅速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方法,新路径。
  思考的能力体现在:感性与知性;知性与理性。进一步是把感觉、印象、直接、客观、思考、分类、把握本质、内部的矛盾与关键性、间接性的有机结合。
  提高创新能力,是更高的理性追求。不仅需要单纯的反思、逻辑、推理,更需要升华的提升。
  智库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可以分为:理论创新能力,战略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我们更需要的是理论与战略、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的智库创新人。
  培养创新能力的人,要从几个方面去塑造:
  能动性----主观能动性;
  突破性----突破不一定创新,但创新一定有突破;
  联动性----系统性思维;
  应需性----发展需求,创造需求,创造供给的能力。

  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创新领跑者,我们一直在坚守并呼吁,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工程,要有城镇发展,城镇建设,城镇运营与管理系统集成,有机整合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城镇面临的问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要有时间和空间概念;面对空间规划,要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考虑承载。做好战略、产业、空间发展规划,一定要坚持先策划再规划。先解决发展问题,才能解决好建设的、管理和运营问题。要有系统解决方案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智库成果的落地性、可实施性。在这样的使命驱使下,我们一直给自己的定位目标是城市的智库,很神圣,很激励自己!
  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做智库咨询,智库工作者要对这个城市抱有情怀,要热爱这个城市,应有一种我就是城市的一员,我也想在这个城市生活一辈子的意识和愿景,才能用心来思考、研究这个城市。智库工作者要从工程、美学、技术思维,向社会、经济、哲学等多学科,多元思维有机融合,培养智库工作者T型结构的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 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式,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在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运用新方法迅速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思路,解决新路径,就能实现创业创新创未来,融商融智融天下,真正为城市创造价值。
  亲爱的伙伴们,2016年注定不平凡,因为我们重新吹响了集结号,走上了再次创业的大路。生命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沒有等待出来的辉煌。让我们携手同行,彼此成就,给人生一个梦,给梦一条路,给路一个方向,让幸福发生,让成功绽放!


杨天举
2016年12月18日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