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上升至流域层面,往往因跨区域、跨部门、多层级、跨时间等问题而更显复杂和艰难。长期以来,流域水环境系统是一个涉及生态、经济、社会、政治等多变量的复杂系统,流域治理是各级政府事权范围,以单纯治理为全部工作,流域治理无法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生态治理因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率,地方政府失去流域治理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流域在整个区域之中,跨区域连接县城、镇和村,以流域治理为抓手,可以打通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特色镇和美丽乡村的四层结构的城镇化体系。同时通过以河流治理为核心,结合产业发展、区域文化、土地开发以及金融打造全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将有效推动流域治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以工业化为动力、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和信息化为手段的新四化融合发展。
以流域治理打通城镇化体系
流域的治理是系统化工程,通过区域谋划改变流域内各成体系、相互割裂、互不连通、规划、产业、生态等要素“不协调”的局面,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的流域治理,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展开、山水呼应、组团开发”思路,并结合传统商业街区升级改造和滨水休闲景观商业带建设为依托。可以结合各类文化创新项目、旅游体验项目,通过文化的植入,流域的治理、岸边资源的整合利用,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河产城融合、大文化、大健康、大旅游和特色产业复合产业发展的中心区域,才有可能形成城市的综合服务区,也有可能成为滨水特色休闲高端商务区、亦或区域总部经济的走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
位于流域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周边或是县城可以依托干支流滨水景观营造、湿地公园等流域治理项目,建设高端滨水生活区、科教培训基地、休闲体验观光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各类基地,而流域周边的特色镇、乡村可以依托流域治理打造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
与传统的治水不同,以流域贯通新型城镇化体系的建设,在治理中,为展示区域文化风貌腾出广阔空间,充分整合水利、文化、旅游、农业、特色产业等资源,实施河道治理景观工程、滨水绿地公园建设、景观提升、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把流域沿岸的自然生态景观串起来,融入区域文化之中,并结合特色产业、旅游、健康等产业,建成文化体验、教育科普 、生态农业等各类主题示范区域,同时,与配合区域交通体系建设、其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形成了融观光、休闲、文化、特色产业、科普于一体的城乡统筹示范区。
以流域治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立足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结合区域发展的现状及需求,统筹区域的资源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开发建设生态养生休闲、智慧农业观光体验、文化创意展示。通过点、面、线的区域整体谋划,推进区域以流域治理为主,贯穿生态治理、产业发展、旅游观光的主线,全面开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实现区域通过“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务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特色产业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和商贸物流复合产业发展。
依托流域治理,区域水生态体系的构建,整合系统分析、挖掘流域内人、自然、社会、经济等核心要素,审视流域内自然要素、生态、经济及社会资源的有效融合,整合各类区域资源,通过区域谋划、资源梳理、策划孵化一批项目,对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水利工程、专项基金、土地整理等一系列政策优势,形成区域流域治理良性投资滚动势能,通过流域中心城区、县城到特色镇以及美丽乡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不断增强水利项目投资拉动效应。
以流域治理推动政策落地与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区域谋划以流域治理推动机制创新,实行产业转型,逐步实现由“工程治水”向“制度治水”转型。同时,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健康养生、旅游体验、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等新链条新业态,塑造特色生态经济支撑的“区域经济”;同时,还可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补偿机制、集体林权制度、综合开发及土地管理机制等改革创新,梳理区域内土地整备、城市综合开发面临的土地问题,深化研究,创新机制,系统、有序解决,为区域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路径;改变流域治理单一的依靠政府强制主导的供给型方式,转向更多企业参与利益合作为主的需求型方式,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总之,流域治理按照“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分,从单纯重视河流自身转变为对整个流域区域的治理;从单一规范流域水资源逐步演变为统筹考虑流域内所有环境资源要素,从流域系统整体功能进行流域治理,强调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经济、环境、社会问题的角度进行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