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与升级。特别是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多数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普遍面临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弱的问题。如何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升级转型,是各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课题。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强劲动力,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新模式新业态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根深蒂固的垄断,使产业发展变得柔性无边界。物流供应链贯穿了产品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到销售、售后的全过程,数字化供应链以数据赋能传统产业,打通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深入地对供应链上的企业特别是生产端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新零售时代,商品的交易不仅看销售环节,还要看设计、制造和批发环节,即设计、生产、流通要深度融合。当供应链下游的零售环节成为消费数据的采集触点与用户的体验中心之后,供应链的上游环节应随之改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集结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创意等,完善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服务能力。而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的关键,在于数字化。
我国消费互联网发展已比较成熟,消费端的数字化已经逐步完成,通过互联网公司消费数据,任何消费者的画像都能够清晰地刻画出来。然而,B端的数字化改造才刚刚起步,原因在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且缺乏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意愿与能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通过核心企业带动、产业联盟构建、股权投资、提供供应链服务等方式,拉动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预测需求的准确度,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降低企业库存与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效率。
构建精准、立体、动态、安全的产业数据湖
搭建信息平台,围绕人、货、场进行深度的数据采集,从而形成消费者、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物流的全面数字化体系,推动消费者需求信息(信息流)、线上线下各渠道支付信息(资金流)与物流运营信息(物流)、营销推广信息(商流)的深度融合,收集供应链上企业的采购数据、生产数据、库存数据、销售数据等,彻底打通整个供应链数据体系,形成城市产业数据湖。
经过数据清洗与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统一,实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使汇入数据湖的Ⅳ类数据、Ⅲ类数据等不同标准的数据净化为Ⅰ类数据。再进行标注与分类,设置数据标签,构建起精准、立体、动态、安全的产业数据湖。将大数据作为生产资料,逐步构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打通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实现“港产城人”融合发展
依托城市产业数据湖,打造产业创新数据空港,集聚设计、职业教育、科创、物流、金融等发展要素,形成区域产业结算中心,提高整个供应链生产效率,提升产业价值,塑造城市品牌。以产业价值为灯塔,承接消费互联网“空军”降落。利用消费互联网数据,赋能生产端企业,促进个性化设计和柔性生产;利用销售环节物流数据,预测市场需求,为生产环节提供决策支持。围绕结算中心,搭建区块链防伪溯源平台,实现商品的追溯与防伪,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品牌信誉度。进而推动城市数字创新空间的发展,带动城市消费能级提升。
总体而言,通过打造数字化产业供应链,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调各个环节,建立结算中心与追溯中心,集聚创意设计、职业教育、物流、金融等要素,打造产业创新数据空港,塑造城市品牌,承接消费互联网,形成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实现“港产城人”融合发展,从而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