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华 > 企业动态
泛华观点 | 破局与重构:24 标准落地!建筑行业将迎来深度变革 “中国建造”转型加速!
发布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11

2025年9月1日,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2024,简称“24标准”)将正式实施,取代已施行12年的2013版规范。此次修订以体制、制度和模式创新为核心,标志着我国建设行业“政府定价” 迈入 “市场定价”,从“半计划半市场”“全面市场化”与“深度数字化”双轮驱动的新纪元。

此次修订将拆除政府定额刚性藩篱,驱动工程造价管理由行政管控迈向“市场调节+制度保障”双轮协同。这一跃迁倒逼施工企业挣脱定额枷锁,凭成本控制力与竞争力搏击市场,促行业资源最优配置。针对 EPC 总承包模式“计价无据、责任模糊”顽疾,通过规范总价合同、厘定计价逻辑,确立“谁责任谁承担、谁可控谁承担”铁律,从国家层面首次破解 EPC 困境,推动项目全链条价值整合。并力推 BIM 等数字技术落地,促建设行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助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建设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一次重大的飞跃。


一、24 标准落地:建筑业迈入 “价值竞争” 新阶段,盈利与管理逻辑全面重塑

1. 利润逻辑彻底重构:“事后找补” 模式失灵

2013版清单时期,不少企业依靠“低价中标、变更索赔”弥补利润,部分项目变更金额甚至超过合同额的30%。而24标准构建了“最高投标限价—合同价款—竣工结算”三段闭环管理体系,将变更调整空间压缩至5%以内。企业必须转向“事前优化”,通过限额设计、全过程成本控制和运维增值等方式挖掘利润。

2. 风险分配清单化:漏判风险即直接亏损

新标准首次引入“风险清单”制度,将47项常见风险在招标阶段明确划分为发包人承担、承包人承担或共担三类,并配套风险费用包干条款。以材料价格为例,±5%以内波动由承包方自负,超出部分方可调整。若投标阶段未精准测算价格趋势和风险敞口,遇主材上涨极易导致“越干越亏”

3. 数据颗粒度陡升:“拍脑袋组价” 无法通过校验

新规要求清单综合单价分析须细化至工序级人材机含量,同步提交BIM模型、计算式,明确材料品牌、价格来源。传统依靠经验估量、区间组价的粗放模式,无法通过电子招投标3.0系统的自动校验,缺乏企业级数据库甚至难以满足合规性审核

4. 投标窗口期大幅缩短:无数字化能力难以及时投标

电子招投标3.0推行后,投标周期从平均30天减至15天。企业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读图、算量、询价、组价、风险评估和标书编制全流程。缺乏“一键算量、一键组价”等数字化工具,不仅报价难精准,甚至可能无法按时投递标书

5. 合同模式多元化混搭:单一能力难以承接项目

分享到:0
收藏
打印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