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图式规划
早期的城市规划参与者以建筑师居多,城市又是由大量的建筑群所组成,不可避免地将建筑空间组合布局做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形成的规划成果是终极蓝图式的用地功能布局图和城市建筑空间组合图,这种方法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二战刚结束后,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城市对住房、商业等建筑需求量巨大,这种规划方法确实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但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这种规划方法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发生变化,终极蓝图式的规划方法不断受到抨击,以技术和物质空间形态为主导的规划内容,没有认识到城市的本质,忽视了城市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综合理性规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终极蓝图式的城市规划方法,对城市的复杂性、政治性、经济性、动态性的忽视,同时新兴学科的不断出现和成熟,导致了综合理性规划方法的出现,城市规划中引入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综合规划体现在三个方面:综合性(包括城市的所有部分和功能要素)、总体性(概括性的政策和计划)和长期性(关注未来20-30年的问题和前景),综合规划将物质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目标和社会、经济、政策结合起来,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手段。理性规划是指采用目标体系评价的方法选择满意的方案,对规划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建模和量化,对实施规划的成本收益进行评估。综合理性规划方法增加了城市规划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科学性。
三、分离渐进型规划
综合理性规划系统性、综合性强,但规划成本高,规划方法复杂。为了提高规划管理效率,有学者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了渐进规划的方法,将综合理性的规划内容进行提炼和简化,分离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规划涉及的有限的主要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并强调这些因素在规划过程中不断调整,提高规划的效率和实用性。
四、中间型规划
中间型是以上两种规划方法的结合。埃采奥尼在其论文《混合审视:决策的第三种方法》中,分析了综合理性规划和渐进规划的优劣,提出了结合两种方法优点的既有系统性、又有操作性的方法。规划中不是所有因素都需要考虑到同一时间段,有些因素要考虑到长期(20-50年),有些需考虑到中期(5-7年),有些需考虑近期操作规划(2年,如特定地区的土地使用),并且根据每两年实施情况不断调整中期规划,保证规划的连续性和动态性,使中长期规划与现实紧密相关。
五、倡导性规划和公众参与
城市是复杂的,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各方利益的体现,规划师的角色应当是中立者和沟通者,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但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达维多夫在其论文《规划中的倡导性和多元论》中提出了倡导规划理论,阿恩斯坦在论文《市民参与阶梯》中,对市民参与规划划分出不同程度和层次。倡导性规划和公众参与提高了规划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规划必然的选择,需要成熟的民主法治建设和管理体制做为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