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绿色生态”的城市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发布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7875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就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城市的加速发展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而自然资源的锐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副作用。“城市病”的频发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得以突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当初的城市发展模式。破坏环境的惨痛代价,也使得国家中心城市认识到绿色生态的必要性,建设 “生态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口号相继提出。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开展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活动,出现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实践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200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将重庆市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首批试点省(市)。重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的四大战略任务之一,从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中水回用、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全面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

 
2.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生态城市建设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环保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生态型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当前,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是顺应城市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低碳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庆的战略任务,重庆市政府已提出把低碳经济纳入重庆“十二五”规划。2012年,我国首个低碳生态城市联盟落户天津滨海,天津中新生态城的建设为深化低碳生态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上,也就是要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能耗占城市总能耗的40%以上。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我国现有建筑的节能水平还很低,虽然国家从1997年就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50%标准,但节能步伐还比较缓慢。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住宅和公共建筑的二步节能(节能50%)或三步节能(节能65%),并探讨四步节能(节能75%)的可能。如果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实施三步节能或四步节能,那么就没有必要考虑集中供热,可大大降低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应积极推行用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


        建设生态城市还应该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汽车油耗和废气的排放是建设低碳城市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来说,应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以轨道交通和大运量的公交为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减少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对中小城市来说,在进行合理城市布局、实施混合功能区的前提下,鼓励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对小汽车来说,重点要抓紧研究发展新能源,减少汽油的使用和消耗。

 

         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还要充分吸取、利用我国原有的发展园林城市,环保城市、宜居城市的经验,如提高城市的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绿化覆盖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率、污水处理率等,从各个方面进行绿色生态布局。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20世纪初,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就是城市要吸取乡村的优点,使城市生存在田园之中,其实这就是生态城市的雏形。今天我们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必须做到城乡互补,走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发展途径,使城市能有农村的原生态和乡土文化,使乡村能有先进科技和现代文明,做到城市和农村能融合、和谐、可持续发展。


  • 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 东南亚:柬埔寨

  • 非洲:安哥拉、纳米比亚、南苏丹、坦桑尼亚

  • 蒙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